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 (07年高考广东理基·24)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C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
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
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
5. (07年高考理综天津卷·7)2007年3月21日,我国公布了111号元素Rg的中文名称。该元素名称及所在周期是A
A.钅仑 第七周期 B.镭 第七周期
C.铼 第六周期 D.氡 第六周期
4. (08年广东化学·1)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Gerhard Ertl对金属Pt表面催化CO氧化反应的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下列关于Pt的说法正确的是A
A.Pt和Pt的质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B.Pt和Pt的中子数相同,互称为同位素
C.Pt和Pt的核外电子数相同,是同一种核素
D.Pt和Pt的质量数不同,不能互称为同位素
3. (08年广东理基·27)根据表1信息,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C
表1 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
元素代号 |
L |
M |
Q |
R |
T |
原子半径/nm |
0.160 |
0.143 |
0.112 |
0.104 |
0.066 |
主要化合价 |
+2 |
+3 |
+2 |
+6、-2 |
-2 |
A.氢化物的沸点为H2T<H2R
B.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为L<Q
C.M与T形成的化合物具有两性
D.L2+与R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2. (08年广东理基·26)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表述正确的是C
①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②Ⅶ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③第二周期Ⅳ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④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ⅡA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Ⅰ卷选择题
1. (08年四川理综·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C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租序数
B.除点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个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ⅠA族的所有元素
20(12分).硫酸和盐酸混合溶液20mL,加入0.05mol/L的Ba(OH)2溶液时,生成BaSO4
沉淀量及溶液pH发生如下图所示的变化。
⑴开始时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各是多少?
⑵在A点溶液的pH是多少
19.(14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
HA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
NaOH物质的量 浓度(mol·L-1) |
混合溶液的pH |
甲 |
0.2 |
0.2 |
pH=a |
乙 |
C1 |
0.2 |
pH=7 |
丙 |
0.2 |
0.1 |
pH>7 |
丁 |
0.1 |
0.1 |
pH=9 |
请回答: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
若a 7(填>、<或=),则HA为强酸;
若a 7(填>、<或=),则HA为弱酸。
(2)在乙组中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A-)与(Na+)的大小关系是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 酸(选填“强”或“弱”)。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mol·L-1。
18.(15分)(1)在某温度下,H2O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3,则在该温度下
①0.01mol/LNaOH溶液的pH= 。
②100mL 0.1mol/L H2SO4溶液与100mL 0.4mol/L的KOH溶液混合后,pH=
(2)pH值相同的 ①HCl(aq)、 ②H2SO4(aq)、 ③ CH3COOH(aq)各100 mL
①三种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 。
②分别用0.1 mol/L的NaOH(aq)中和,其中消耗NaOH(aq)最多的是 。
(3)相同条件下,测得① NaHCO3(aq)② CH3COONa(aq)③ NaClO(aq)三种稀溶液pH值相同。那么,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17.(15分)若用浓度为0.2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一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一、二两次滴定),再用此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另一未知浓度的盐酸(三、四两次滴定),滴定时纪录了以下4组数据:
滴定次数 |
待测碱(酸)溶液体积V/mL |
标准酸(碱)溶液 |
||
滴定前刻度 |
滴定后刻度 |
消耗体积/mL |
||
第一次 |
10.0(NaOH) |
0 |
10.42 |
|
第二次 |
10.0(NaOH) |
12.20 |
22.78 |
|
第三次 |
10.0(HCl) |
0 |
11.42 |
|
第四次 |
10.0(HCl) |
11.10 |
22.54 |
|
(1)由以上数据可算出待测碱液浓度为 mol·L-1,待测酸液浓度为 mol·L-((2)在三、四两次滴定中,应选用 作指示剂,达滴定终点的现象是
.
(3)若在滴定实验过程中存在下列操作,其中会使待测液的浓度偏小的是 .
A.锥形瓶水洗之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B.滴定前尖嘴部分有一气泡,滴定终点时消失
C.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
D.滴定前仰视读数,滴定后俯视读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