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
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
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min)
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
5.已知:4NH3(g)+5O2(g)=4NO(g)+6H2O(g). △H= -1025KJ/mol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4. 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 NH4I(s)= NH3(g)+HI(g) ②2HI(g) =H2(g)+I2(g)
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 ①的平衡常数为
A.9 B.16 C.20 D.25
3.能够充分说明在恒温下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O22SO3,已经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容器中SO2和SO3的浓度相同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为2︰1︰2
D.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的变化而改变
2.在m A(g) + n B(g) p C(g) + q D(g)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经5min达到平衡,测得:A增加3 mol·L-1,B增加1 mol·L-1,C减少2 mol·L-1,此时若给体系加压,平衡不移动,则m :n :p :q为( )
A.2 :3 :2 : 3 B.2 :2 :3 : 3
C.3 :1 :2 : 2 D.3 :1 :2 : 3
1.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SO2+O2 2SO3的速率如下,其中最快的是( )
A.v(SO3) = 4 mol·L-1·min-1 B.v(O2) = 2 mol·L-1·min-1
C.v(SO2) = 5 mol·L-1·min-1 D.v(SO2) = 0.1 mol·L-1·S-1
7..实验室有CuO和Cu粉的混合物。请你利用给出的实验仪器及试剂,设计两种测定该样品(已称得其质量为m克)中氧化铜质量分数的方法,并填写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实验可能用到的主要仪器:
①托盘天平 ②启普发生器 ⑧硬质玻璃管 ④泥三角 ⑤烧杯
⑥坩埚 ⑦酒精灯 ⑧玻棒 ⑨漏斗 ⑩干燥管
实验可能用到的试剂:a.锌粒 b.稀硫酸 c.氯化钠溶液 d,浓硫酸
实验 方法 |
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实验所用仪器 (用编号表示) |
实验需直接测定的有关物理量(用文字说明) |
1 |
|
|
|
2 |
|
|
|
6.工业上测量SO2、N2、O2混合气体中SO2含量的装置如下图;反应管中装有碘的淀粉溶液。SO2和I2发生的反应为(N2、O2不与I2反应):SO2+I2+2H2O→H2SO4+2HI
(1)混合气体进入反应管后,量气管内增加的水的体积等于 的体积(填写气体的分子式)。
(2)反应管内溶液蓝色消失卮,没有及时停止通气,则测得的SO2含量 (选填:偏高,偏低,不受影响)。
(3)反应管内的碘的淀粉溶液也可以用 代替(填写物质名称)。
(4)将上述装置改为简易实验装置,除导管外,还需选用的仪器为. (选下列仪器的编号)。
a.烧杯 b.试管 c.广口瓶 d.容量瓶 e.量筒 f.单孔塞 g.双孔塞
5.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
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①按图组装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将ag试样放入锥形瓶中,加适量蒸馏水溶解,得到试样溶液
③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bg
④从分液漏斗滴入6mol·L-1的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时为止
⑤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⑥再次称量盛有碱石灰的U型管的质量,得到cg
⑦重复步骤⑤和⑥的操作,直到U型管的质量基本不变,为dg
请填空和回答问题:
(1)在用托盘天平称量样品时,如果天平的指针向左偏转,说明
(2)装置中干燥管B的作用是
(3)如果将分液漏斗中的硫酸换成浓度相同的盐酸,测试的结果 (填高、偏低或不变)
(4)步骤⑤的目的是
(5)步骤⑦的目的是
4.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某H2SO4溶液的浓度,参考右下图,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
|
锥形瓶中的溶液 |
滴定管中的溶液 |
选用指示剂 |
选用滴定管 |
A |
碱 |
酸 |
石蕊 |
(乙) |
B |
酸 |
碱 |
酚酞 |
(甲) |
C |
碱 |
酸 |
甲基橙 |
(甲) |
D |
酸 |
碱 |
酚酞 |
(乙)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