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 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 H B. H2O C. H2 D. 2H
3. 钠元素和氯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氧 B. 硅 C. 铝 D. 铁
1. 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呼吸的气体是
A. 氮气 B. 氧气 C. 稀有气体 D. 二氧化碳
36.(6分)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2SO4的质量为9.8 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记录如下:
(1)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___________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在该混合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质量变化关系的曲线。
35.(8分)结合下列各图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中,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填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气是最清洁的燃料,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来制得。其制备氢气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 (填序号)。
(3)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并测定所收集的二氧化碳的体积,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___________。
(4)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操作正确并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9分)有一包粉末,可能由C、CuO、Fe三种物质中一种或几种组成。某同学为了探究它的成分,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
(1)先对实验做了如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粉末于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所示(表中未列完所有情况)。请你完成下表:
(2)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粉末为C、CuO的混合物。
(3)为了进一步探究C、CuO的性质,他又利用这种混合物补充做了下面两个实验:
实验1:将此粉末敞口在空气中灼烧完全,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烧杯中___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溶液呈___________ (颜色)。
实验2:将此粉末隔绝空气加热(若碳完全反应),待冷却到室温后,取剩余固体于烧杯中,再加入过量稀硫酸,反应完全后静置。请回答:
①烧杯中___________ (填“有”或“无”)不溶物;
②若静置后溶液呈无色,则该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
③若静置后溶液呈蓝色,该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4分)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1个B分子中含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A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
(3)4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 (填图中字母)。
(4)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
32.(8分)形态各异的物质可按一定规律分类。现有以下八种物质,请选用各物质名称前的字母序号填空。
A.盐酸 B.氯化钾 C.氧化铜 D.淀粉
E.五氧化二磷 F.氮气 G.氢氧化钙 H.甲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题号 物质分类标准 字母序号
(1) 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 (5) 非金属单质 ___________
(2) 非金属氧化物 ___________ (6) 挥发性酸 ___________
(3) 易溶性盐 ___________ (7) 最简单的有机物___________
(4) 微溶性碱 ___________ (8) 糖类 ___________
31.(5分)从C、H、O、S、Na、Cu六种元素中选择,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化学式:
(1)红色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_____;
(2)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__________________;
(3)工业上常用的强酸__________________;
(4)蓝色且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__________;
(5)“西气东输”中“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