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6710  326718  326724  326728  326734  326736  326740  326746  326748  326754  326760  326764  326766  326770  326776  326778  326784  326788  326790  326794  326796  326800  326802  326804  326805  326806  326808  326809  326810  326812  326814  326818  326820  326824  326826  326830  326836  326838  326844  326848  326850  326854  326860  326866  326868  326874  326878  326880  326886  326890  326896  326904  447348 

12、石窟艺术P116-117、《史记》P85-86(识记) (1)三大石窟艺术: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①云冈石窟(在今山西大同,开凿于北魏);②龙门石窟(在今河南洛阳,开凿于北魏至隋唐时期);当时佛教盛行;这些宏伟精巧的艺术品,继承了秦汉以来我国的艺术传统,也吸收了外来佛教艺术的优点。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是我国雕刻艺术的宝库,为世界所瞩目。 ③敦煌莫高窟(在今甘肃敦煌,主要开凿于隋唐时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大石窟艺术均与佛教有关。 (2)《史记》:秦汉时期,史学有很大发展,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是汉武帝时的史官。《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社会的全貌。《史记》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编写史书的典范。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史记》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u     知识联系:《史记》和《资治通鉴》对比 初一年《中国历史》第二册 13、隋唐科举制度、大运河的开凿(理解)P2-3 (1)隋文帝时开始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隋朝创立的科举制为以后各朝相继沿用唐朝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增加了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历史作用:①科举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改善了用人制度。②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士族手里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唐朝时,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u     知识联系:隋唐科举制和明朝八股取士 (2)隋大运河 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隋炀帝下令开通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605-610年)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四五千里。这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以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运河永载史册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又一巨大贡献。它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唐朝人赞颂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14、赵州桥(识记)、雕版印刷术(理解)P30-31 (1)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和主持建造的赵州桥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出现类似的桥,比赵州桥晚700多年。 (2)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联系起来)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朝印制的《金刚经》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印刷术的发明,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试题详情

7、丝绸之路、评价汉武帝(理解)P73-74 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评价汉武帝:功: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他雄才大略,开拓创新,不拘一格重用人才。他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在位期间能够顺应历史潮流,变革图新,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 过:汉武帝晚年好大喜功,连年用兵,国力耗损。 8、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江南地区的开发(识记)、 (1)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P89-P91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208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消灭刘备、孙权,统一天下。孙权、刘备组成联军,在赤壁与曹军展开决战。联军利用曹军不习水战、连锁战舰的弱点,用火攻大败曹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史称孙吴或东吴,后定都建业。(229年,孙权正式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注意: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而是东汉末年的。) (2)江南地区的开发P101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①自然条件好:江南温暖湿润,土地肥沃。 ②北方人民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最主要的原因) ③南北方人民共同开发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 ④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 ①农业: a.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良田。b.水稻栽培技术提高,稻米产量大幅度增加。c.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d.利用水力加工谷物的水碓和水磨广泛应用。     ②手工业:a.养蚕缫丝技术提高,丝织业水平提高并得到普及。b.冶铸水平很高,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冶铸作坊。     ③商业: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跃,不少城市繁荣起来。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理解)P105-106 目的: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北魏孝文帝于494年,迁都洛阳。 内容:他要求鲜卑贵族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提倡同汉族人通婚。 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孝文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鲜卑族)政治改革家。 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各族人民与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各族差异逐渐模糊,北方实现了民族大融合。 10、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识记)P77-78 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1986年甘肃天水放马滩汉墓出土了西汉前期的纸,上面绘有地图。 东汉时,宦官蔡伦于105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u     知识联系:造纸术、雕版印刷术、活字印刷术 11、佛教的传入和道教兴起(识记)P81-82 (1)佛教的传入: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张骞通西域以后,佛教沿丝绸之路逐渐传到中国。按照佛教的说法,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一切苦难,虔诚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因此,佛教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积极提倡和扶持。东汉明帝派人到天竺求佛法。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道教的出现:道教是产生于我国本土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道教的思想来源于战国时期的道家学说和神仙方术。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封建统治者利用道教统治人民,道教也迎合了他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道教对我国后世文化也有深远影响。 道教尊奉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职业的道教徒称为道士。道士修道、祀神和举行宗教仪式的场所,称为道宫或道观。张陵是道教的创始人之一,道教徒尊他为张天师。

试题详情

28、(临沂)抵制和纠正“左”倾错误,是加强和提高共产党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是怎样纠正“左”倾错误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又犯了哪些严重的“左”倾错误?这些失误是在哪次会议上开始得到全面纠正的?

(3)在纠正上述失误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逐渐树立起一面新旗帜。这面旗帜是什么?在这一旗帜指引下,祖国统一大业有何突破性进展?

(4)20世纪末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了严重挫折,为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历史教训。这一“严重挫折”是指什么?

试题详情

24、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大规棋的____________运动在全国开展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__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和_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对比

(1)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对农业生产有何影响?

历史认识

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试题详情

23、(益阳)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成就辉煌。这一时期下列外交成就取得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

(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 (2)尼克松总统访华 (3)中美建交 

A、(1)(3)(2) B、(1)(2)(3) C、(2)(3)(1) D、(3)(1)(2)

试题详情

22、(益阳)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试题详情

21、(随州市)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 A、都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B、都决定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C、都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所提出的路线都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了下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