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广州起义:1911年4月27日,黄兴(黄花岗起义)
2、安庆、绍兴起义:1907年徐锡麟、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秋瑾)
1、镇南关起义:1907年孙中山、黄兴
3、如何评价"新政"和"预备立宪"?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内容大体出自戊戌变法,但实质却不一样,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①主观目的具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于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活动本质具有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的范畴。
③客观影响具有进步性,清政府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④实际作用具有背离性,在直接影响方面,它引起人民的反抗和满汉地主之间及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不但削弱了自身统治,还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在根本影响上,派遣的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经济的基础。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在于本质的落后性。
2、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
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911年,撤军机处,设内阁,提早实行宪政
(皇族内阁――揭示清政府立宪骗局)
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原因:为了缓和国内人民的反抗情绪
根本目的: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1、清政府实行"新政"
1901年,慈禧在西安发布"变法"命令,推行"新政"实行"改革";
5、意义: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标志着革命进入新阶段
第17课 清政府的"新政"和各地的武装起义
4、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建立:1905年、日本东京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