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人口南迁的最早从什么时期开始?
答:东汉末年
3、 今天我们如何将宿迁经济发展赶上苏南?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1) 进行软环境治理,保持宿迁地区的社会稳定,使宿迁地区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招商引资.
(2) 改革宿迁的经济结构,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 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有哪些?
(1) 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生进的生产技术,经验和充足的劳动力。
(2) 南方相对比较安定
(3)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4) 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农田水利设施的兴建。
1、 经济中心南移分为哪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到东晋初,唐代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时期。
2、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和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都是强化思想控制的措施。
1、皇权和中央权力集中加强,丞相和地方权力分散削弱:
(1)皇权和中央权力不断加强:
秦汉:秦始皇规定最高统治者为皇帝,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大尉,地方设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汉朝沿用秦朝职官制度。
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唐朝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明朝:明朝时中央废丞相、设六部和内阁,权力集中到皇帝手中;成立厂卫特务机构;八股取士。
清朝:初期沿用明朝时中央设六部和内阁制度,并保留了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里;雍正帝设军机处后,中央机构的设立和职权完全服从于专制君权的需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制度被废除。
(2)丞相和地方势力逐渐削弱:
秦朝:秦始皇时期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由皇帝任命;
汉初: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惩治地方郡国豪富;建立举荐人才制度;取消地方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改由中央专卖和发行;
隋朝:把原来的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减为两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创立科举制选拔人才。
唐朝:唐太宗合并州县;
唐朝中期:藩镇割据势力强大,导致“安史之乱”;
明朝: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并直接隶属中央;成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
明成祖实行削藩政策。
清朝:地方的军政首脑,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六)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1、清朝初期,为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确立了达赖和班禅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顺治帝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赐予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
(3)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在新疆设伊犁将军管理整个新疆,并派军驻扎新疆各地。
(4)乾隆帝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土尔扈特人。[其首领渥巴锡成为我国历史上民族英雄]
2、清朝前期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政治上: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标志我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了顶峰。军机处设立后,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中央和地方军政首脑,完全听令于皇帝,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内阁最终被撤消。
(2)思想文化:为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加强君主专制,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制造了大批“文字狱”。
[危害:它迫使许多知识分子逃避现实,不敢过问政治,从而摧残人们的聪明才智,禁锢人们的思想,形成“万马齐喑”的局面,严重地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典型试题:清朝前期,边疆地区出现了哪几种威胁国家统一、领土完整的政治势力?为了巩固统一,清政府进行了哪些斗争?试分析统一多民族国家在这一时期得到进一步巩固的原因。
答:(1)政治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新疆回族贵族叛乱);外来侵略势力(沙俄侵略);地方割据势力(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
(2)斗争: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挫败沙俄的侵略;1883年进军台湾,1884年设置台湾府。
(3)原因:清朝初期,经济恢复,国力强盛(康乾盛世);加强了中央集权,中央政府力量强大;康熙、乾隆的正确决策;各族人民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民族凝聚力进一步加强。
(五)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都直属中央;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全国军政大权集于皇帝一人;(3)设立锦衣卫特务机构,监督臣民;
(4)用八股取士制度束缚读书人思想。
2、明成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1)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边境的控制;
(2)继续削藩,强化君权;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加强控制。
※: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了的表现。
3、综合: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1)政治方面:①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②在中央废除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③设立厂卫(东厂和锦衣卫)特务机构;④实行削藩政策。
(2)思想文化方面:用八股取士制度束缚读书人思想。[许多读书人为参加科举考试,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4、边疆问题和民族关系
①明朝初期到中期,倭寇危害严重,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江抗倭。
②封蒙古族鞑靼部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与其在边境互市。
③明朝后期,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女真族建立后金政权,起兵反抗。
(四)唐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唐太宗在沿用隋朝三省六部制度基础上,增加宰相人数,避免宰相专权。
2、在地方,唐朝促进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政策和形式
(1)主要政策:唐太宗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各民族拥戴。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唐太宗
(2)唐朝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
①设立机构:唐朝打败东、西突厥,唐太宗时在西域设安西都护府,武则天时在西域设北庭都护府,加强了唐朝对西域的管理。
②册封:唐玄宗先后册封回纥(维吾尔祖先)、靺鞨(满族祖先)、南诏(彝族和白族祖先)首领为王,加强了唐朝对这些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促进了边疆各族的发展。
③和亲:唐太宗和唐中宗时,先后把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藏族祖先),使吐蕃同唐朝实现了“和同为一家”,有利于唐朝与吐蕃和平友好相处,和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隋朝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央集权制进一步发展
1、在中央,设三省六部,以三省最高长官为宰相。六部的制度以后各朝基本沿用下来。
2、在地方,把原来的州、郡、县三级,减为两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到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