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8398  328406  328412  328416  328422  328424  328428  328434  328436  328442  328448  328452  328454  328458  328464  328466  328472  328476  328478  328482  328484  328488  328490  328492  328493  328494  328496  328497  328498  328500  328502  328506  328508  328512  328514  328518  328524  328526  328532  328536  328538  328542  328548  328554  328556  328562  328566  328568  328574  328578  328584  328592  447348 

3、影响:清朝实行闭关政策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的一方面,但同时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恶果。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闭关自守最终不能扭转中外力量的对比,不能从根本上抵挡殖民势力的侵略,反而进一步导致闭塞、停滞、倒退,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试题详情

2、主要表现:清朝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并非完全断绝往来,而主要表现在对贸易进行严格的限制上。如限定通商口岸,对进出口货物的限制,提高关税,抑制进口,实行行商制度,垄断对外贸易等。

试题详情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2)由于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他们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这是造成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3)当时西方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略,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试题详情

5、唐代中外交流的历史启示:(1)一个国家只有经济、文化先进发达,才能对国外产生巨大的辐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乃至仰慕;(2)一个国家在确保主权独立的前提下,只有对外开放,鼓励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3)国家和民族不论大小强弱,均有所长。一个国家只有积极开放,虚心学习,才能充分吸取别人的精华,丰富自己的文化。

专题复习八清朝的“闭关锁国”

试题详情

4、唐朝中外交流

唐朝中外交流是双向的,一方面,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天竺等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唐朝也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成为一个开放的国家,进一步促进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遣唐使”和“鉴真东渡”通过中国高僧到日本教授,日本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儒家文化,表明唐代对外开放,向海外弘扬中国文化;而“玄奘西行”则通过中国僧人到印度取经的故事,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玄奘西行求法和译经活动是对中国文化乃至东亚和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试题详情

3、鉴真东渡:唐玄宗时,鉴真接受日本学问僧的请求,东渡日本弘扬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试题详情

2、玄奘西行: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前往佛教圣地天竺,求取佛经。到达天竺后,玄奘用大约十七年的时间研习佛法。玄奘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回长安,专心翻译佛经,他还把《老子》翻译成梵文,介绍到天竺。玄奘及其弟子还根据旅途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试题详情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试题详情

4、评价唐太宗(如何评价历史人物要注意两点:a、要历史地看问题;b、要论从史出。)

(1)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贤、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整顿吏治,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大兴学校,发展科举。这些开明政策和措施,促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初步发展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太平的“贞观之治”。所以说,他是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2)但也必须指出,作为封建帝王,唐太宗同样对人民进行剥削和压迫,在晚年,他的骄矜情绪和享乐思想逐渐滋生。他自己曾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阁屡有兴作,犬马鹰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

专题复习七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试题详情

3、“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A、政治方面:(1)知人善任,虚心纳谏。用人和纳谏是唐太宗取得政治成就的两个主要原因。唐太宗认为“治安之本,惟在得人”,很重视选官用人。魏征、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左右大臣都是一时之俊。选官得人,这是贞观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的一个重要原因。唐太宗还重视纳谏。他曾问魏征:“人主何为而名,何为而暗?”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鼓励群臣犯颜直谏。魏征、王硅、马周等都是直谏之臣,魏征上谏二百多次,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2)沿用隋制,推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始于隋而发展,完善于唐。唐太宗增加了宰相人数,一方面有利于防止宰相专权,加强了皇权;同时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的失误。(3)合并州县,精简机构。隋末群雄割据,都拥有一方土地。唐朝建立后,许多割据豪强相继来降,唐高祖为了安置这些归降的割据者,便多设州县,以致州县比隋时多出一倍,“民少吏多”、人浮于事的现象日益严重。对此唐太宗合并州县,大力精简机构。精简机构不仅有效地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还节省了行政开支,提高了行政效率。

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提倡节俭。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一方面轻徭薄赋,多次减免租税,并分给农民土地,采取措施保证农时。农业生产因此得到恢复和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提倡节俭,不准修建台阁,禁止地方官进贡奇珍异宝。这是与轻徭薄赋互为表里的措施。应该说“贞观之治”的出现与此无不关系。

C、教育方面:完善科举制,大兴学校。为了广开选官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使之成为唐代最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笼络、吸收了人才,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对排除当时门阀地主的残余势力也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D、法律方面: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撰《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