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8667  328675  328681  328685  328691  328693  328697  328703  328705  328711  328717  328721  328723  328727  328733  328735  328741  328745  328747  328751  328753  328757  328759  328761  328762  328763  328765  328766  328767  328769  328771  328775  328777  328781  328783  328787  328793  328795  328801  328805  328807  328811  328817  328823  328825  328831  328835  328837  328843  328847  328853  328861  447348 

图3为某地沿35°N附近地理参数随经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回答6~8题。

6.图3中①②③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

  A.地势、年太阳辐射量、7月均温     B.地势、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

  C.年太阳辐射量、地势、7月均温     D.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地势

7.造成①曲线在a地数值低于b地的主要原因

  ①洋流  ②纬度  ③海陆热力差异  ④地形  ⑤盛行风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③④

8.近年来,导致a地附近著名工业区的许多企业把工厂迁往内地及东南亚等地区的重要因素是

  A.原料  动力    B.市场  交通    C.劳动力  土地    D.环境  技术

试题详情

2005年10月,世界上最高、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仪式在拉萨火车站举行。2006年7月青藏铁路将投入运行。图2为青藏铁路示意图。回答3~5题。

3.铁路沿线主要自然景观是

  A.高山草原和高山草甸     B.高山荒漠和高山草原

  C.高山森林和高山草甸     D.高山草甸和高山荒漠

4.青藏铁路从上个世界50年代就开始规划建设,几番上马又下马,至今才建成贯通,其突破性因素是

  A.国家政策    B.社会经济因素    C.科技因素    D.自然因素

5.青藏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是

  A.地势和水能    B.太阳能和风能    C.风能和沼气    D.太阳能和地热

试题详情

表一为1952-2001年我国人口主要统计指标,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952
3.70
1.70
2.00
1965
3.79
0.95

1985
2.10

1.42
2001

0.64
0.70

表一

1.表一中①、②、③依次是

  A.1.34  0.68  2.84       B.2.84  0.68  1.34

  C.1.36  0.58  2.94       D.2.84  0.78  1.24

2.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是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统计图(如图1所示)。金字塔图中的纵轴表示各年龄组,横轴分别表示各年龄组中男、女人口点总人口的百分比。

表一中,2001年统计资料与图1中的哪一幅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最相近?

试题详情

38. ( 32 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于 2005 年 10月 8 日至 1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 。

在编制“十一五”规划 《 纲要 》的过程中,国家发改委组建了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并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社会公众可通过国家发改委网站(www . ndrc . gov . cn )上的“‘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专栏,或采取邮寄信件(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 38 号国家发改委“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办公室,邮编 100824 ) ,或发送电子邮件( ghxc @ ndrc . gov. dn )方式,参与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建言献策的内容要突出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紧紧围绕影响“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

(1)请全国人民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有什么政治意义? ( 10 分)

( 2 )请根据国家发改委的要求,从经济方面任选一重大问题建言献策。标题自拟并说明选题理由及解决建议。( 12 分)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 3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为什么要坚持科学发展观? ( 10 分)

3 9 . ( 60 分) 2006 年 2 月 21 日,新华社受权播发了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于意见 》。 3 月,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温家宝总理在所作的 《 政府工作报告 》 中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要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推进农村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尽快使广大农村面貌有比较明显的变化。”这表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将迈出有力的一步。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的重炮轰击下走入近代的,也可说是在乡村危机中开步的,而且近代乡村一直处于危机之中。这里所说的乡村危机,实质上是指农民的生存危机,表现为农业生产发展的停滞与农民生活的持久贫困,挣扎于生存边缘。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乡村危机达到一个高潮。原因是多方面的……1929 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益商品化的中国农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大量廉价倾销工农业过剩产品,从而严重打击了中国的工农业生产。 1934 年美国实施 《 购银法案 》 ,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银价不断上涨,中国物价大幅下跌,从而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破坏。三十年代几乎连年发生大的水旱灾害,更使农村走向破产。另外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大规模混战及其对工农红军的多次军事围剿, 1931 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占领及对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侵略的步步加深都给中国农村带来严重灾难。总之,这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走上极度衰落与崩溃之境。

-----张福记 《 乡村危机与近代百年中国政治格局的嬗变 》 ,原载 《 史学月刊 》 ( l )据材料一归纳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乡村危机形成的原因。( 4 分)

( 2 )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对我国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描述。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曾致力于乡村建设,请指出抗日根据地围绕“生产发展”和“管理民主”所采取的重大举措。( 4 分)

( 3 ) 20 世纪 50 年代,新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重大成就,也存在严重失误请分别举例说明。( 6 分)

材料二:“二战”后,法国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逐步将农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例由 40 %减至 2 .2 % ;严格要求专职农业生产者具有高中文化程度和农业技术员文凭;农民购买农具给予价格补贴和低息货款,购买农用内燃机和燃料实行全部免税。 1952 年法国人均 GDP 达到 982 美元后,进入“以工补农”阶段,以财政反哺农民,由城乡分别走向协调发展,逐步完成了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化肥化和良种化,甩掉了农业落后国家的帽子。

 ( 4 )材料二中法国发展农业的举措对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请归纳列举。( 6 分)

材料三: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近日表示,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只相当于上个世纪9 0年代初城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收入差距 1997 年后连年扩大,到 2 004 年城乡差距为 3 . 21 : l ;城镇高中、中专、大专、本科、研究生学历人口的比例分别是乡村的 3 . 4 倍、 6 . 1 倍、 13 . 3 倍、 43 . 8 倍、 68 . 1 倍;全国农村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只有 10 %左右,而城市合作医疗的覆盖率则为 42 %。

( 5 )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哪些问题?( 6 分)如何解决? ( 6 分)

材料四:胡锦涛指出,积极、全面、扎实地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落到实处,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 6 )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党和国家为什么要“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 ? ( 8 分)

材料五:图 12 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请读图分析作答。

 ( 7 )要想富,先修路。若在乙、丙两村之间修一条乡村公路,图中 ① 、 ② 两个方案的是       ( 2 分),理由是                     ( 2 分)。 ( 8 )小城镇的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图中村庄中将最先发展成为小城镇的是      ( 2 分),主要理由有                                  。( 6 分) ( 9 )图示区域的农村村民长期以捕鱼和种地为生,经济并不富裕。请你根据当地的条件,谈谈你对该地区经济发展的设想。( 8 分)

2006 届高中毕业班联考(二)

试题详情

37. ( 32 分) 2005 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60 周年。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中国等国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纪念活动。只有牢记历史、珍爱和平,才能建设和谐世界,保障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根据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西斯主义是具有绝对专制主义性质的独裁统治,是黩武主义的暴政。它以强暴夺取政权,扫清一切政党和群众组织,只服从一个至尊的独裁者,只遵循一种像宗教一样的信仰。法西斯组织奉行极端的民族主义思想,只考虑本民族利益,而无视其他民族的生存和价值。法西斯政权强行控制经济,把经济纳入战略措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肆意挑起战争。法西斯分子强烈地反对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

( l )依据材料一,归纳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征,并分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法西斯主义泛滥的原因。(11分)

材料二:图10 为侵华日军在沦陷区的罪证。

 ( 2 )图 10 四幅图片主要反映了日本法西斯侵华哪几个方面的罪行?( 4 分)

材料三:“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的烽火。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以国民党军队为主体的正面战场… … 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 … 在空前惨烈的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前仆后继、浴血奋战,面对敌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对死亡的威胁义无反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用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摘自 2005 年 9 月 3 日 《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

( 3 )胡锦涛充分肯定了国民党军队在抗战中的贡献,请列举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大会战。( 3 分)

( 4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首先提出了“抗战精神”,请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抗战精神的基本内涵。( 6 分)

材料四:图 11

 ( 5 )概括图 11 两幅图所反映的现象,并就 B 图所反映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8 分)

试题详情

36. ( 36 分) 50 年规划, 5000 亿元投资----- 中国南水北调工程,注定要被历史冠以“世界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南水北调东线、中线、西线按规划建成后,将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域相互连接,从而构建起“四横三纵”的中国水利地理版图。读图 7 南水北调工程示意图,回答问题。

 ( l )据图估计,中线工程从丹江口至北京,其输水线路长度约: ( 3 分)

 A . 500 公里 B . 1200 公里 D . 2000 公里 D . 2500 公里

( 2 )三峡工程位于长江     游(上、中、下),修建以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有何好处? ( 12 分)

( 3 )根据下图(图 8 )资料分析北方什么季节缺水?长江什么季节最适宜调水?如何解决调、需之间的季节差异? ( 9 分)

 ( 4 )图 9 是长江口某时刻河水与海水交汇剖面图。图中 ① 、 ② 两条曲线能正确表明河水与海水交界面的是     。南水北调工程实施以后, A 处盐度变化的总趋势是    。( 6 分)

 ( 5 )解决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 6 分)

试题详情

35. 2005 年英国和德国都举行了大选,英国工党再次获胜,布莱尔组成新一届政府。德国联盟党领袖默克尔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比较英德两国的政治制度,其相同点是 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相同 ② 政党制度相同 ③ 政府产生方式相同 ④ 分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关系相同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① ④ D .③④

试题详情

34.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这表明

A .人的认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 .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

C .人的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 .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

试题详情

33.瓦斯作为威胁煤矿安全的“第一杀手”,令人不寒而栗。山西晋城煤业集团经过多年努力变害为宝,不仅降低了煤矿中瓦斯的含量,还将抽取出的瓦斯加以利用,使它成了清洁、方便的能源。这表明

A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 .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C .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

D .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能动作用

试题详情

32.国务院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国务院的做法表明

①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② 政府履行市场监管的经济职能 ③ 国家运用行政手段来调节和管理经济 ④ 国家通过经济手段对经济活动参加者进行制约和引导

 A . ① ② B . ② ③ C . ② ③ ④ D . ① ③ 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