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主要是由于
A.实行按劳分配 B.改变了土地所有制形式
C.实行个体耕作 D.扩大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3.明清时期的“一条鞭法”、“摊丁入亩”都起到了减轻农民负担的作用,这是因为
A.由过去的实物纳税改为用银两纳税 B.废除了延续一千多年的人头税
C.地主占有耕地多,承担的赋税相对增加了 D.废除了农民长期以来的赋税负担
2.“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
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 ②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③圩田更加普遍 ④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主要反映了
A.修长城的艰难困苦 B.人民只看到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
C.长城的修筑不利于秦朝统治的巩固 D.人民不堪忍受秦朝暴政的一个缩印
5.(2005扬州4月)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谐社会”是“社会稳定”的更高阶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哪位思想家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有何进步意义?
(2)唐太宗统治时期,为使社会稳定、和谐地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其积极作用如何?
[答案]
(1)孔子。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举措: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经济上--轻徭薄赋,实行租庸调制;戒奢从简。文化方面--举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方面: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
积极作用:政治较清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2分)
[解析]第(1)问,要联系春秋时期相关史实作答。“仁”是大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他说:“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种思想的提出与春秋时期,阶级矛盾尖锐、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的背景紧密相关。在哪个时代,这种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第(2)问较简单,其实就是围绕唐太宗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关系方面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以及由此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史实来组织答案。关键是对唐太宗统治措施的准确记忆。
[模拟训练]1
4.(2002年全国文综卷)儒家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政治需要而不断发展变化。“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儒家思想的再认、理解和评价。具体考查 “仁”在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春秋时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够体贴民情,以爱人之心调解和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这对抑制统治者的暴政是有一定作用的。所以答案为B。满足新兴地主阶级政治需要的是法家思想,故A、C不符合题意。D是墨家思想。
3.(2004上海卷) 在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所引用名言的核心强调“ 人和”,显然是强调了一种“重民”思想,而2300多年前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孟子曾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与之相符。所以答案为C。
2.(2005江苏卷)孔于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 ②贵贱有“序”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有教无类’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孔子思想作用的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把孔子“仁”、“礼”和教育思想所起作用区分开来,全面认识孔子思想。“仁”的思想有助于调解与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①③"两项属于“仁”思想的内容;而②项属于孔子“ 礼”的思想,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与“爱人之心”相违背;④项属于孔子的教育思想,不是政治思想,它的作用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6、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如闭关锁国政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