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诗中提到秦朝的历史事件是
A、政治改革 平定山东 B、统一六国 焚书坑儒
C、焚书坑儒 农民起义 D、农民起义 刘项文盲
4、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1)专制主义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的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 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是皇帝直接通过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来掌握了人事大权。
(3)秦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国家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封建的个体经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定,保证小农经济的生产和再生产。封建的地主经济,也需要建立中央集权来保护他们的地主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4)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对战国以前的诸侯分封制,是一个大的历史进步。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
基础金题:
3、对秦始皇的评价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其功过是非都对我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功:完成统一,结束割据,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成为封建社会主要的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字,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北击匈奴,南征越族,巩固了国家统一,形成了幅员辽阔的疆域。
过:焚书坑儒,钳制思想,摧残文化;严峻刑法,实行族诛连坐,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朝灭亡。
总结:秦始皇作为一代君王,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功大于过。
2、对秦长城的评价
积极方面:抵御了匈奴等少数民族的骚扰,保护了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它闻名世界,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
消极方面:它一定程度上隔绝了中国人民与北部少数民族的往来,不利于民族融合,它是统治阶级滥用民力的产物,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2、 从秦国来说,具有完成统一的实力。
第一,秦国社会改革比较彻底,建立了比较巩固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第二,秦国新兴地主力量强大,经济发展迅速,军队战斗力强。
第三,秦国实行了远交近攻等正确策略。
第四,秦王赢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备完成统一的主客观条件。
1、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第一,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各地联系加强,这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大多废除了分封制而实行郡县制,局部实行了中央集权制,从而为大一统的封建国家奠定了政治基础。
第三,在民族关系方面、各族间联系日益加强,以华夏族为中心,形成相当巩固的民族共同体。
第四,广大劳动人民渴望统一。
第五,长期的争霸战争,形成了局部统一。
1、秦能统一中国的原因
应从客观上的需要和可能两方面探索秦统一的原因。
3、历史意义:①是
②推翻了
③沉重打击了
④ 的首创精神,为
⑤“ ”为汉初
基础网络
|
|
|
|
|
|
②统一东南和南方的越族,统一西南地区。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战乱局面,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
③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和交往提供了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建立: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东方六国。
|
|
|
|
御史大夫:掌奏章,下诏令,兼理监察。
|
地方:实行郡县制,县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
|
|
|
①承认土地私有,按田纳税。
|
|
③统一货币:以秦国圆形方孔钱为统一货币。
④统一车轨、驰道。
|
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③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教育只能官府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
|
②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
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人民处境日趋恶劣。
徭役繁重:秦始皇大兴土木,戍边塞,修驰道,每年服役者不下三百万,
|
|
赋税沉重:有田租,有户赋,还有苛捐杂税。
|
|
|
②刘邦军至霸上,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
②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③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重点、难点、考点
2、主要经过:①大泽乡起义:时 间:
领 导 人:
建立政权:在 建立 政权
②刘邦、项羽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背景:
结果:
1、爆发原因:秦的暴政:① ②
③ (有 、 和其他 )
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