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工业化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长期为之奋斗的强国之梦,从洋务运动到“实业救国”再到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其中有辛酸也有骄傲,据此回答17-20题
1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A. 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 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 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 是民国政府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17.A 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将兴办实业与收回利权相结合,带有明显的爱国性,1904-1907年清政府开始实行新政,执行奖励实业的政策,所以B不正确;C、D从时间上看都发生在1904-1907年之后,不可能是形成这一浪潮的原因。
18.(06年山东实验中学高三月考)苏联、新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而采取的相同举措是
A.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将大企业收归国有.
18.B A、C是中国的措施,苏联没有实行,D是苏联的措施,中国没有实行,因此只有B是两者的相同点。
19.26年前的山东邹平县还是一个全国性的贫困县,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发展成全国的百强县,2005年工业产值达到303亿元,利税28.7亿元,这些成绩主要得益于国家
A.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 对大型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B 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乡镇企业异军突起,A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方面;C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大城市里;D发挥作用是从2001年开始的,因此A、C、D都是错误的
20.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 标志着中国开始对外开放
B. 标志着中国与世界经济实行全面接轨
C. 消除了我国对外贸易中的贸易摩擦
D. 整体上对中国经济起消极作用
20.B 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A时间上显然不正确;C、D表述错误。
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较为悠久,对近代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此回答13-16题。
13.(06年山东东营一中高三月考)伯利克理说:“我可断言,我们每个公民,在许多生活方面,能够独立自主;并且在表现独立自主的时候,能够特别地表现温文尔雅和多才多艺”其中的“公民”是
A.全体国民 B.全体成年国民
C.所有的成年男子 D.祖籍本邦,拥有数量不等的财产的成年男性
13.D 在罗马有大量的奴隶和外来移民,他们都没有公民的权利,妇女也没有政治权利,所以大案为D。
14.之所以说《十二铜表法》是平民的胜利,主要是因为
A.这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 B.规定了极为严厉的债务奴隶制
C.法律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 D.按律量刑,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法律的特权
14.D因为有了成文法就得按律判决和量刑,贵族再也不能和以前那样随便解释习惯法。
15.(06年山东阳信一中高三月考)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汉诺威选帝侯即英国王位,由于乔治一世来自德意志汉诺威,对英语和政务不熟悉,对英国事务不感兴趣,甚至不出席内阁会议而让大臣料理国事,乔治一世的以上特点
A. 有利于内阁制的形成 B. 造成了英国统治的极端腐败
C. 有利于改善德意志和英国的关系 D. 标志着内阁制的形成
15.A 英国国王不理政务,使内阁大臣的权力逐渐加强,从而逐渐形成了内阁,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16.2005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国会发表演说解释2006年庞大的军费开支,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A.总统对议会负责 B. 议会掌握立法权
C. 军费数量太大,引起整个世界的不满。 D. 议会掌握联邦财政
16.D 因为美国议会掌握着的联邦财政,布什到国会演讲解释2006年的军费开支有利于美国议会通过该预案。
社会生活虽然琐碎,但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特征,折射着时代前进的步伐,据此回答7-12题。
7.(06年山东青岛三中高三月考)中国传统饮食十分丰富。19世纪中后期,在沿海主要城市开始出现西餐,吃西餐成为当时有钱人的一种时尚。这主要是因为
A.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吃西餐成为资产阶级的生活追求
B.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放,西方文化随之传人
C.西方殖民者涌人中国,实行同化政策
D.对中国人来说西餐比中餐更有吸引力
7.B 本题可以采用否定法,吃西餐显然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特权;A错误;西餐代表了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同化”政策,C错误;D的表述与事实不符,直到现在,大部分中国人仍然更喜欢中餐,所以只有B是正确的。
8.民国之初,跪拜、作揖等被鞠躬、握手取代,“大人”、“老爷”等被“先生”、“君”取代,造成这种礼仪变化的历史背景包括
①西方生活习俗的影响 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③五四运动的洗礼 ④民国政府的大力提倡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8.A本题的关键词是“民国之初”, ②③显然与这一时间限制不符,可以排除。
9.(06年山东寿光一中期中)19世纪中期,欧洲一部分女权主义者提出改革妇女服装的倡议,并设计试穿了短裙和女式长裤,女子服饰有所简化。出现这一服装改革潮流的社会根源是
A.工业化使大量妇女参加工作 B.民主运动的推动
C.社会审美观的改变 D.妇女的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9.A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动力,注意题干中的限制性时间--19世纪中期,那时欧洲工业革命正方兴未艾。
10.(06年山东北镇中学高三月考)张艺谋执导的电影《活着》中有这样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末,一个小孩找出父亲用的包着铁皮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应该发生在
A.土地改革运动时期 B.三大改造运动中
C.“大跃进”运动中 D.人民公社运动时期
10.C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20世纪50年代末”,联系教材内容可知以大炼钢铁为主的“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符合题干的要求。
11.右图我国近代典型居住建筑--大杂院,他的特点是:
①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 ②为富家大户所居住 ③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④是在四合院的基础上扩大而成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11.D 大杂院有多家杂居,不是富家大户所居住,它是由中国北方的四合院发展而来的,与西方建筑没有关系,因此可以排除②③。
12. 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1977年是一个改变人生轨迹的一年,主要是因为这一年
A. “四人帮”被粉碎了 B. 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C. 中国正式实行义务教育 D. 高校大规模扩招
12.B 本题可以从时间上选择,A、C、D都不是发生在1977年,只有B发生在1977年。
28、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思想解放运动。请回答:
(1)两次思想解放运动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2分)
(2)这两次运动产生的根源有何相同之处?(2分)
(3)举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各一位。(2分)
(4)简述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重要影响。(4分)
27、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斗争史、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反侵略斗争是什么?(2分)
(2)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
都曾经作出过努力,各举一例说明。(3分)
(3)中国社会各阶级探索的结果如何?(2分)
(4)革命的行动需要革命的理论,简要叙述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资产阶级革
命纲领的主要内容。(3分)
25、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全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A.对 B.错
高考学业水平测试历史模拟试卷(四)
综合2
第Ⅱ卷(共30分)
24、20世纪80年代初,东欧发生剧变,苏联走向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目前,世界政治格局正向着多极化曲折发展。
A.对 B.错
23、1787年9月,在费城召开的制宪会议通过了一部新宪法--联邦宪法。这部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
A.对 B.错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