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
3、
2、
1、
2、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融合的原因是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第三,边疆各族先后建立 政权,仿照唐朝政治、军事制度,创制文字,积极采用中原先进技术,发展生产,派来中原学习,促进了少数民族封建化和边疆地区的开发。
第四,隋唐交通发达,使中原与边疆来往便利,如“参天可汗道”的开辟,促成了边疆各族政治、经济、文化与中原的联系和发展。
思考题:
1、唐朝前期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有哪三种?试举例说明。
2、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原因
1、唐朝时期的民族关系
(1)唐朝时期边疆地区发展的条件: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时期。各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空前发展,这是三国以来民族大融合趋势的进一步发展。由于以前的民族融合,唐朝时期民族间的隔阂大为减少;唐太宗能采取较为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的政策。唐朝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对外交通线”中的陆路交通也可通往不少边疆地区。
(2)要正确理解唐中央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四种和平方式--设机构、册封、和亲和会盟。唐在少数民族区域设置管理机构的两种情况:一是直接派官吏管理;二是任命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长官管理当地人民。册封是唐朝皇帝给少数民族首领加上某种名称或封号,目的在于加强对其民族的联系和管理。注意,唐朝册封的少数民族首领很多,不只是书上提到的这些。唐同吐蕃和亲与汉同匈奴和亲不同,它没有被迫因素,旨在加强汉藏联系。唐蕃会盟,旨在约束双方行动,维护和好局面。应该说,唐中央这样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从而大大加强了各族之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3)注意民族交往的双向性。一般来说,内地以汉族为主体的封建经济文化比边地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先进,故对其影响很大。但少数民族经济文化也对内地汉族产生过重要影响,如长安出现“回鹊衣装回鹊马”就是明证。
2、唐蕃友好往来:①唐太宗时(7世纪前期): 嫁给 --影响:
A、
B、
②8世纪初:
③9世纪中期:
基础网络
①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政权,以畜牧业为主开发边疆。
|
③中央王朝统治者推行开明民族政策,在边疆设机构,加强管辖。
④疆域辽阔,东到大海,西达咸海,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
|
②6世纪中期建突厥汗国,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
|
|
隋末强大,中原动乱,不断南扰。贞观初灭亡,被唐军大败,颉利可汗被俘。
|
|
|
高宗:大破而亡西突厥。
武则天:置北庭都护府。辖西突厥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①7世纪初在色楞格河一带逐水草而居。受突厥汗国奴役。
|
|
|
①安史之乱,助唐平叛;肃宗始,几次同回纪可汗和亲。
②随经济发展,部分贵族兴建官室、城邑,逐步定居。
|
|||
![]() |
|||
8世纪后期改名回鹊,9世纪中期汗国瓦解,西迁
|
黑水靺鞨:8世纪前期正式划入唐版图,唐设黑水都督府,任期首领做都督。
栗末靺鞨:大祚荣7世纪末建政权。开元初,受唐为渤海郡王,辖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栗末以南海为号 渤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
②8世纪前期,南沼首领皮罗阁在唐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玄宗封其为云南王。
|
②为巩固统治,他仿唐设官府,建严密军事组织,制定酷法,令人创制吐蕃文字。
|
|
②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
③9世纪中期,唐蕃会盟,规定“患难相恤,暴掠不作”,史称“长庆会盟”。
重点、难点、考点
1、吐蕃的统一:①统一过程:A、时间: B、人物:
C、范围: D、都城:
②巩固统一的措施:A、政治:
B、军事:
C、刑法:
D、文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