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9282  329290  329296  329300  329306  329308  329312  329318  329320  329326  329332  329336  329338  329342  329348  329350  329356  329360  329362  329366  329368  329372  329374  329376  329377  329378  329380  329381  329382  329384  329386  329390  329392  329396  329398  329402  329408  329410  329416  329420  329422  329426  329432  329438  329440  329446  329450  329452  329458  329462  329468  329476  447348 

1.(02苏粤5)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试题详情

13.(07北京综)39.(28分)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完成下列问题。

  唐朝沿用了隋朝开辟的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扬州)、余杭(杭州)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杭州在中唐以后日益繁华,“万商所聚,百货所殖,……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
 

图11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1)读图11,结合材料概括大运河在唐朝发挥的作用。(8分)

答案:(1)为就师转运粮食财赋,对维持唐朝后期的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南北交通,城市商业繁荣,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第六节 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试题详情

12.(2006年重庆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旧唐书》

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新唐书》

材料三

表1据《通典》天宝八年(749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如何体现的?(6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业生产的技术因素。(3分)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3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2分)

答案:

(3)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了曲辕犁。

(5)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6)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试题详情

10.(03上海历史28)文物是物化的历史,它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关于唐代妇女的三彩陶俑照片,回答问题。(共6分)

问题:从这些陶俑中可以汲取哪些历史信息?

答案:

表面信息:如唐代妇女的服饰、发式、容貌,这些妇女在做什么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分。

深层信息:陶瓷工艺水平、造型艺术水平、审美观念、多民族、妇女可能更加开放等,只要言之有据,各1-2分。本题总分不超过6分。

试题详情

9.(08天津)16.隋唐时期民族大融合导致了社会观念的诸多变化,在社会生活方面的表现是(   )

①贵人御,尽供胡食②饮茶之风开始盛行③喜吃胡瓜、核桃、甘薯④妇女盛行穿男装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试题详情

8.(07海南历)4.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

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

C. 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

试题详情

7.(07重庆综)15.图六为隋唐时期局部图。A、B、C、D四城市中,同时以陶瓷和纺织品著称的是:D

 

试题详情

6.(05全国一18)“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是唐代一位著名诗人的诗句。这位诗人最有可能是

A.陈子昂    B.孟浩然     C.杜甫    D.杜牧

试题详情

5.(05上海6) “檐yan剪新叶  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春泥秧稻  ,夜火焙茶香”,这几句诗反映作者所处时代饮茶风气盛行,以此推测该诗人是:

  A.屈原    B.陶渊明    C.曹操    D.白居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