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宁夏中卫一中07-0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模拟,文综,42C)(15分)
人类最可尊敬的高尚品格是通过战争而揭示和显露出来的。没有战争,世界将陷入自私自利之中……永久和平是一个梦,并且还不是一个美梦,而战争是上帝安排的世界秩序的一部分。在战争中得到发展的是人类的最高贵的美德,包括勇敢、克己、忠于职责,以及甘冒生命危险的自我牺牲。
|
--德军参谋总长毛奇
请回答:
(1)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观点和意图。(3分)
(2)试从战争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简要批驳上述观点。(6分)
(3)针对21世纪人类和平事业面临的新挑战,我国应该坚持怎样的立场?(6分)
6.(2008海南卷,历史,31题) (8分)
材料
20世纪60年初,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在古巴秘密部署中程导弹。苏联认为,导弹运进古巴不会被美国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会做出反应。美国判断苏联不会在境外部署核武器。
苏联的部署很快就被美国发现。美国政府内有人主张轰炸导弹基地,认为驻古苏军没有核弹头,不会进行军事反击。实际上驻古苏军拥有核弹头162枚,随时准备反击。
美国政府宣布其武装部队处于最高戒备状态并采取相对缓和的封锁拦截等措施。对此,苏联态度强硬,拒绝美国要求,表示将最猛烈地回击美国的进攻。战争一触即发。
拦截极易发生军事冲突,导致战争。美国国防部长指示部队“要尽可能避免发生战争。但是,我们还是必须为此作好准备”。而苏联船只在靠近美军隔离线时停止航行或掉头。
双方通过多种渠道频繁接触,寻找解决方案。最终,赫鲁晓夫同意撤除在古巴的导弹,要求美国保证不发动对古巴的军事进攻等作为交换条件。美国接受了苏联的建议,双方达成协议。
--摘编自麦克纳马拉《回顾越战的悲剧与教训》等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巴导弹危机发生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概括说明美苏化解这一危机的方法。(4分)
5.(2008宁夏卷,文综,43)(15分)
材料一 欧洲在战后一个严寒的黎明醒来。1947难得冬天是气候恶劣的季节。从1月倒月,一股冷风横扫德、意、法、英等国……狂风呼啸,积雪如山,交通断绝,浮水堵住了泰晤士河口;运载着食品激扬的火车转眼之间救灾铁轨上;驶往巴黎的运煤船被冰块堵在水上航行不得。在柏林……作为应急措施,每户德国家庭分配到一棵树作为取暖之用。
整个欧洲,供水系统、下水道排污以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设施瘫痪;事物供应日减,煤的储备不断减少……英国的失业人口在两个月之内增加了100万。政府和工业都在冰雪中停止运作了。生命似乎已被冻僵;400万头羊、3万头牛冻饿而死。在置身其间的哲学家以赛亚·伯林看来,这里“空旷,寥无人际,就像一具幽雅的尸体”。
--摘编自(英)·斯·桑德斯《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
材料二 我无须对诸位说:世界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注意。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
在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之前,显然地,欧洲国家……事先应该获致若干协议。这是欧洲人的事情,最初的意见应该由欧洲提出……这个计划必须是联合性质的,假使不能商得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得商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
--摘自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1947年6月5日)
⑴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欧洲成为“一具优雅的尸体”的原因。(6分)
⑵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影响。(9分)
2.(2007宁夏卷,文综,42 C)(15分)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
(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2)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1.(2007海南卷,历史,31) (8分)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出现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文学流派。通过文学作品表达反战思想,代表人物是海明威。他在1929年发表了小说《永别了,武器》,其梗概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失业青年亨利应征入伍,被派往意大利前线,与护士凯瑟琳相爱。在部队里,亨利心里老是想到凯瑟琳,越来越厌恶这场倒霉的战争,他的同伴说:“在战争中我观察了好久,并没有看到所谓神圣、光荣的事件。所谓牺牲,那就像芝加哥的屠宰场。”不久,他们的防线被德军突破了。庞大的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士兵们高呼着“和平万岁”,纷纷扔掉武器四散回家。许多人被以“擅离职守”的罪名枪毙。亨利瞅准机会跃入河中,心里默默地说:“一切都结束了,我的愤怒在河里洗掉了,任何责任与义务也一同洗掉了。再见了,战场!永别了,武器!”他顺利地上了岸,终于与凯瑟琳重逢。他们一块散步、读书,商讨战争结束后应该做些什么。然而怀孕的凯瑟琳却被病魔夺走了生命,将亨利一个人留在凄风苦雨中,漠然茫视悲凉的人生。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概括小说表现出的反战思想。(3分)
(2)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和平运动相比,“迷惘的一代”的反战有哪些局限?(5分)
3.本专题内容与高考热点联系比较密切,比如,中东问题、朝鲜半岛问题、联合国的作用、伊拉克问题等。
本专题主要学习20世纪以来发生的主要战争和人类为争取和平所作的努力。本专题在传统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集中在两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格局的调整上,新课标将其作为选修内容,地位有所下降。高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1.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反思战争、追求和平是高考试题的主题所在,例如,2008年宁夏文综卷第43题对战争残酷性的描述,2008年山东文综卷对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考查。
2.新课标高考试题所涉及的材料都比较少,设问层次不多,体现了高考对选修内容的要求标准,即不追求“过难”“过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