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三期末考试,历史,11)章太炎说“长素(康有为)以为‘革命之惨,流血成河,死人如麻,而其事卒不可就’。……然则立宪可不以兵刃得耶?即知英、奥、德、意诸国,数经民变,始得自由议政之权。……公理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材料说明( )
①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 ②康有为认为立宪可避免流血 ③章太炎主张革命 ④ 章太炎认为立宪也须流血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③④
6.(安徽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查,历史,12)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他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像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5.(江苏省苏、锡、常、镇四市2008年高三教学情况调查(一),历史,14)《东方杂志》某年2月发表文章说:“一年以来,社会主义的思潮在中国可以算得起风起云涌了。报章杂志的上面,东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西也是讨论布尔什维克主义。”在当时,能够佐证这种说法的是( )
A.《新青年》出版了《马克思主义专号》 B.《共产党宣言》诞生
C.《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 D.《变法通议》被广泛传阅
4.(广东汕头市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模拟考试,历史,6)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 )
A.宣扬经学 B.批判儒家思想
C. 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 D.否定孔子的权威
3.(山东省济宁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二阶段质量监测,文综,15)“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与知识分子中爆发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事实证明,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这场运动的民族感情之所以如此强烈的深层次原因是( )
A.学生和知识分子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B.广大人民群众的直接参与和推动
C.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D.十月革命对民族解放运动的鼓舞
2.(宁夏中卫一中2008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29)下列关于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轨迹,正确的是( )
A.器物--制度--思想 B.器物--文化--制度
C.器物--思想--制度 D.文化--器物--制度
1.(江苏省徐州市2007-2008学年度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8)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
指出,“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与材料所说相关的历史人物有( )
①魏源 ②洪仁玕 ③李鸿章 ④孙中山 ⑤陈独秀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2.(2005江苏卷,历史,30)概括洋务派、维新派、新文化运动领袖们“向西方学习”的主要主张、社会实践和各自特点,指出他们在目标追求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这一追求过程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21.(2005天津卷,文综,37)历史上,许多国家在民族和种族问题上形成了不同观念,这些观念对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 唐太宗李世民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里“夷”主要指我国少数民族)
材料二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三 1842年5月,道光帝向疆吏大臣打听:“究竟该国(英国)地方周围几许?……又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新疆天山以南地区)有无旱路可通?”
材料四 魏源说:“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
材料五 19世纪末,欧洲诗人吉卜林写道:“承担起白人的责任,将你们培育的最好的东西传播开来,让你们的子 孙离家远去,去满足你们的俘虏的需要。”
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华夷”观?对唐代社会有何影响?
(2)材料二反映了乾隆怎样的“华夷”观?结合材料三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材料四与材料二相比观念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五反映了当时西方人的什么观念?分析这种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其实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