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9367  329375  329381  329385  329391  329393  329397  329403  329405  329411  329417  329421  329423  329427  329433  329435  329441  329445  329447  329451  329453  329457  329459  329461  329462  329463  329465  329466  329467  329469  329471  329475  329477  329481  329483  329487  329493  329495  329501  329505  329507  329511  329517  329523  329525  329531  329535  329537  329543  329547  329553  329561  447348 

3.“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指

A.西汉中、外朝制度   B.唐朝三省六部指   C.元朝行省制度   D.明朝内阁制度

试题详情

2.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试题详情

1.西周时期宗法制进行权力分配主要按照

A.品德     B.才能     C.血缘     D.战功

试题详情

31.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克伦威尔,有人认为他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个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保守性、反动性的矛盾性人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具体史实分别说明克伦威尔的革命性和克伦威尔的保守性、反动性(7分)

证明克伦威尔具有革命性的史实:[答案]在议会中坚决与封建王权做斗争,参与《大抗议书》的起草并坚持斗争使其在议会通过;在内战中组织“新模范军”,多次打败保王党的军队,并俘虏了国王查理一世;镇压在议会中代表大贵族大资产阶级利益的长老派会议;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推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高潮。

证明克伦威尔具有保守性、反动性的史实:[答案]镇压代表广大平民利益的平等派和掘地派;侵略爱尔兰和苏格兰,强占爱尔兰起义者的土地;就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导致人民反抗。

试题详情

30.在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亚洲分别于1889年和1912年诞生了两部宪法。即《大日本帝国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试比较两部宪法的性质和内容,回答相关问题。(14分)

(1)列表比较两部宪法的性质和内容(4分)

宪法
内容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宪法性质
日本(亚洲)第一部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政治体制
君主立宪政体
民主共和政体
权力归属
天皇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权力分配原则
三权分立原则;内阁对天皇负责
三权分立原则;责任内阁制
人民享有的权利
日本臣民有居住、言论、出版、集会、选举和被选举权利和自由,但必须在法律认可和不违背臣民义务的前提下才可享有。
中华民国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和被选举等项权利。

(2)同样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但两部宪法在政治体制、权力归属和权力分配上存在着明显不同,试从这两部宪法各自诞生的背景来分析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4分)

[答案]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诞生于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在一场自下而上的辛亥革命之后,南京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清政府被推翻的前提下颁布的

(3)根据宪法内容及所学知识,分别简要阐述这两部宪法颁布的意义。(4分)

[答案]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乃至亚洲的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保护了日本明治维新的成果,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赋予了日本人民一定的权利。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4)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保护和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而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却很难在中国得以推行,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社会性质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逐渐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2分)

试题详情

29.学习与探究: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14分)

步骤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形成怎样的?(1946--1955)

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美苏两国由战时的同盟关系转而走向对抗,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图示:

 

(1)其中:A为  杜鲁门主义   B为  北约组织成立  C为  经济互助委员会   D为  华约组织  (2

(2)思考:美苏两国能够成为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极”,根本原因是什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国际关系格局的呈现出怎样的特征?[答案]综合国力的强大;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抗)(2分)

步骤二: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苏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有哪些具体表现?其他国家或国际力量发展如何?(3)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5分)

 
美苏对抗
新兴力量的崛起
20世纪50年代
朝鲜战争
西欧
1951年成立煤钢共同体
1957年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
中国
抗美援朝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取得一系列外交成就,国际地位提高
日本
1955年经济基本恢复到战前水平,并开始迅速发展。
20世纪60年代
德国分裂
古巴导弹危机
西欧
1967年成立欧共体
中国

日本
经济高速发展, 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第三世界国家
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
20世纪70年代
越南战争
西欧
成员规模扩大,政治一体化趋势加强
中国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日本
经济发展
第三世界国家
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将正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作为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纲领

(4)在20世纪50年代到7、80年代,当欧洲、中国、日本、第三世界力量不断发展的时候,国际关系格局又体现出怎样的特征?[答案]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1分)

步骤三:两极格局瓦解后的国际关系格局

(5)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国际关系格局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

[答案]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6)结合以上探究过程,归纳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的过程。(3分)

[答案]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20世纪60、70年代,随着新兴力量的崛起,在美苏两极格局下出现多极化趋势;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国际关系中的多极化趋势加强。

试题详情

3.  请根据该调查报告的内容归纳在历史学习中运用社会调查法的步骤?(5分)你认为社会调查法在历史学习中有哪些优点?(2分)

步骤:1。确定调查的内容及目的;2。对调查小组成员按各自特长进行分工;3。确定调查的方法及实施步骤;4。进行实地调查;5。撰写调查报告对调查活动进行总结

优点:1。掌握鲜活、丰富的史料,进行充分深入研究;2。提高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等。3。体现小组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4。增加社会阅历,提高实践技能;

试题详情

1.社会经济的发展;2。思想观念的变化;3。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4。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等等

试题详情

2.  根据材料,你认为影响现代中国服装变化的因素有哪些?(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