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在汉字中,“鼎”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公认为德才兼备
35、(13分)在整个人类历史中,每一代人都继承了前一代人创造的文化遗产,每一代人又把自己继承和创造的一份文化遗产传给后代,这种薪火相传的过程就构成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的继承者和创造者 某地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请中学生参观后回答: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3分)
人物 |
中国孔子 |
古希腊苏格拉底 |
思想 观点 |
仁,仁者爱人;礼,克己复礼;敬鬼神而远之。 |
(1分): |
评价 |
(2分): |
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学问。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并优越的是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2)比较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态度有何不同 (7分)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3)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正确对待中西文化谈谈你的看法。(3分)
江苏省东台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测试
34、(12分)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的经商经历作了简单的阐述。
甲(汉朝商人):
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我发现长安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不便。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乙(宋朝商人):
我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很迟,因而影响了隔壁住户的休息。他们几次将我告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
请回答:找出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四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并说明你的理由。(12分)
3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西方近代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
的关系。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和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 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 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
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
30.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8.下列属于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是
①一切生物都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 ②生存竞争和自然选择是生物界的普遍规律 ③穷人是命运悲惨的弱者,富人则是被上帝选择的强者 ④直接批判了基督教的上帝创世说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