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2000广东)春秋战国时期,对促进民族融合起直接作用的因素是
A.兼并战争 B.铁器使用 C.各国变法 D.商业兴盛
6.(2000春)下列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 B.“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的统治
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
5.(2004江苏)完整地说,我国的“青铜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4.(2003上海)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隋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
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
3.(2001上海)下列事件中,发生在商朝的是
A.周公东征 B.盘庚迁殷 C.国人暴动 D.平王东迁
2.(2000年上海)公元前8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①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②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③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④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999上海)在汉语中,“鼎”可作为权力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应追溯到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39.(13分)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农村和农业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甲午战争后,通商口岸特别是内地通商口岸大量增设,为外国资本打开了倾销工业品的新市场和掠夺农产品与土特产品的新区域。轮船和铁路运输发展,形成新的交通运输网,缩短了内地农村到通商口岸的运输距离和时间,降低了运输费用。新式工业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大豆、桐油、芝麻等农产品的工业用途和销售市场扩大。
(1)依据材料概括,有哪些因素促使19世纪末农业生产发生变化?说明上述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8分)
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货币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增长情况
|
1949年 |
1950年 |
1951年 |
1952年 |
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 |
68.5 |
87.4 |
111.4 |
127.9 |
农民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
65.3 |
80.7 |
102.1 |
117.5 |
建国初期,随着土地改革的进行,人民政府将疏通工农产品流通渠道、开展城乡物资交流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的基本措施。打开农村土特产品销路以疏通流通渠道。
同时,收集农村对工业品的需求信息,带工业品下乡,打开工业品的农村市场。由此促进了农副业的发展,城市工商业由此获得了原料和销路。这对刺激工商业恢复、增加财政收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农民购买力增强的原因及其对当时国家经济建设的意义。(5)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