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9708  329716  329722  329726  329732  329734  329738  329744  329746  329752  329758  329762  329764  329768  329774  329776  329782  329786  329788  329792  329794  329798  329800  329802  329803  329804  329806  329807  329808  329810  329812  329816  329818  329822  329824  329828  329834  329836  329842  329846  329848  329852  329858  329864  329866  329872  329876  329878  329884  329888  329894  329902  447348 

(一)第一节:鸦片战争

1.(广东省中山一中2009届高三二次统测)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B

A.历史传统的不同      B.生产方式的不同

C.生活习俗的不同      D.宗教信仰的不同

2.(陕西省咸阳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有人认为:鸦片战争“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D

A.反映了对两次鸦片战争实质的思考   B.道出了发动鸦片战争的真实意图

C.作者是站在西方殖民主义立场上的   D.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对鸦片贸易

3.(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此馆纪念的应是 B

A.邓世昌   B.林则徐   C.洪秀全   D.孙中山

4.(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以下是19世纪30、40年代中英部分武器装备数据对比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C

 
中国
英国
步枪
射程100米.射速1-2发/分钟
射程200米、射速3-4发/分钟
火炮
泥模制造、炮管杂质多、气孔气泡多
铁模制造、镗床切削、膛壁光滑
火药
硝量过高、杂质过高、颗粒粗糙
标准火药配方(硝78%、硫8%、碳14%)

A.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差距       B.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差距

C.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差距       D.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间的差距

5.(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据英国官方材料,在1837年7月到1838年6月,中国从英国的进口总值是560万英镑,其中鸦片占60%。这年中国对英国的输出总值是310万英镑。对这种现象理解不正确的是          D

A.鸦片是英国对华贸易的主要商品     B.英国在中英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

C.英国在正常贸易中处于逆差地位     D.中国已经变成英国工业品倾销市场

6.(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B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建立的需要 

7.(湖南省张家界市2009届高三11月联考)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B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8.(江苏省启东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马克思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充实英国国库。”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D

①鸦片贸易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准备了资金(本)  ②鸦片贸易扭转了中英贸易中英国的出超局面   ③鸦片贸易摧残了人们的生命和道德   ④鸦片贸易是罪恶的行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安徽省合肥市2009届高三上期一次质检)260多年前,瑞典商船“哥德堡号”来华经商,带走大量货物,可惜回航沉没。你认为船上运载的物品产自中国的可能有  D

①茶叶   ②丝绸   ③鸦片   ④五彩瓷   ⑤咖啡

A.①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10.(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届上期期末综测)1842年后,英国的一所蜡像馆里陈列了一尊林则徐的坐像,仪态庄严,膝上摊开一本用中英文写的《禁烟条例》,这说明        A

①禁烟运动得到英国政府的赞同       ②禁毒对人类文明有贡献

③林则徐的开明和爱国精神受到尊重    ④禁毒成为当时世界共识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1.(北京市海淀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练习)“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依据材料判断,禁烟运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B

A.整肃吏治,消除官场的腐败     B.制止白银外流,缓解政府财政危机

C.整顿海防,打击英国的入侵     D.打击鸦片走私,增加政府外贸收入

12.(河南省豫南七校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这说明林则徐  A

①维护清朝律令  ②严厉禁绝鸦片   ③鼓励正常贸易  ④注意区别对待外商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湖北省黄冈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鸦片战争后,清廷大小官员曾分析过战争失败的原因,其中,代表皇帝在《南京条约》上签字的耆英认为,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官民深刻的矛盾,老百姓不支持国家以及国家军队;敌人武器过于强大,而中国的武器太弱。这充分说明耆英   C

A.认识到了中西方制度对比的巨大差距

B.认清了世界资本主义扩张的态势

C.认识到了敌强我弱的现实,看到了“我弱”背后的深刻根源

D.认识到了腐朽的旧官僚体系不适应时代的潮流

14.(山西省太原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马上就要开始了,林则徐给道光皇帝上了这样一道奏折:“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以手刃数敌,……”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B

A.清朝大兴文字狱导致的后果      B.由于实行闭关政策,清朝统治者闭目塞听

C.林则徐与其他封建官僚有明显区别   D.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15.(江苏省常州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1840年3月,英国对华棉制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 (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这里的“两国关系的改善”是指   B

A.保护鸦片走私        B.发动战争,迫使中国屈服

C.两国建立正常的贸易关系   D.切实改善中英两国关系

试题详情

(八)第八节: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湖北省宜昌一中2009届高三12月月考)慈禧曾说:“我本来执定不同洋人破脸的,中间一段时间,因洋人欺负太甚了。也不免有些动气。虽是没拦阻他们,始终总没叫他们十分尽意的胡闹。……我若由他们尽意的闹,难道一个使馆有攻不下来的道理?”慈禧所称的“他们”是指   D

A.顽固派       B.洋务派       C.太平军      D.义和团

2.(山西省大同一中2009届高三第三次考试)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D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3.(四川省南充高中2009届高三七次周练)1902年,北京城一茶馆里有四位汉人在聊天。张三说:“我看过谭嗣同赴法场。”李四说:“我参加过义和团。”王五说:“我家住在东交民巷。”赵六说:“我读过《万国公报》。” 他们中肯定有一个人在说谎。这个说谎的人是  C

A.张三          B.李四               C.王五           D.赵六

4.(浙江省杭州市2009届高三一次质检)“瓜分豆剖燃眉急,扶清灭洋树大旗。莫道中华尽懦弱,农民阶级志不移”。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B

A.三元里抗英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5.(辽宁省抚顺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一个课外学习小组准备筹拍一部反映西方侵华的电影,如果你是小组的成员,在拍摄电影《八国联军》过程中,不应该出现的场景是  B

A.联军用蒸汽轮船运兵        B.光绪帝利用义和团进行抗击联军

C.部分中国军队用大刀长矛对抗联军  D.联军用电报传递军事信息

6.(河南省洛阳一高2009届高三2月月考)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C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7.(湖南省长沙一中雅礼中学2009届高三2月联考)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祝寿,进贡一辆汽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史实从本质上说明了   B

A.慈禧的盲目自大          B.封建观念是近代化的强大阻力

C.中国开始接纳西方的物质文明    D.袁世凯送礼忽视了中国国情

8.(江西省吉安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谕旨”,声称“与其敬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这表明了  C

A.清政府不再敬且图存,想与列强一决雌雄  B.列强的暴行激怒了清政府

C.清政府不容列强干涉其内政的本能行动  D.清政府内部顽固派对列强主张坚决抵抗

9.(江西省吉安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厉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D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试题详情

(七)第七节:戊戌变法

1.(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下期一次月考)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C

A. 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 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 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 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2.(浙江省杭州高中2009届高三上期三次月考)一位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并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职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这则材料实质上  C

A.批判近代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反对宣传西方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C.指出宣传西方启蒙思想的缺陷       D.否定资产阶级宣传启蒙思想的作用

3.(江苏省扬州中学2009届高三12月月考)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 ‘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4.(江西省赣州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郑观应《盛世危言》载:“昔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学管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问船炮之利,某厂价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D

A.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基本上同时启动    B.俾斯麦的话具有预见性

C.日本明治维新取得了成功         D.制度变革在近代化进程中起决定作用

5.(江苏省苏州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B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6.(河南省郾城高中2009届高三上期第四次月考)康有为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的“移花接木”之法,给光绪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B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

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经典解释西方政治学说

7.(广东省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在鸦片战争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下列情形有可能出现在该时期的有  A

①福建厦门某茶农向英国出口茶叶,定单数量急剧增加

②上海某地主从国外引进机器设备,创办了纺织工厂

③外国在华创办工厂的数量不断增多,并逐渐合法化

④清政府曾经允许政府和民间私人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河南省洛阳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二次统考)史学界有人评价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是“跪着向封建制度造反”。主要是由于康有为在这里   C

A.纯粹考证儒学经典的真伪     B.不敢从正面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C.借助儒学外衣宣传西方政治学说  D.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江西省白鹭洲中学2009届高三下期一模)19世纪“天择”、“物竞”、“竞存”和“淘汰”等成为中国有识之士的常用词,其根本原因是   A

A.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B.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

C.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  D.中国人普通要求进行社会改革

10.(北京市西城区2009届高三抽样测试)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指出:“尽管康有为为中国社会选择了变法维新之路,但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没有选择康有为。康有为……没有与之相应的物质力量。”作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D

A.戊戌变法不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        B.维新派没有掌握自己的武装

C.康有为缺乏实施维新的必要资金        D.民族资本主义仅有初步发展

11.(四川省南充高中2009届高三七次周练)胡适在其1918年创作的《归国杂感》里写道:“不过二十年前,那些老先生们……出了死力去驳康有为……我们今日也痛骂康有为,但二十年前骂康有为太新,今日骂康有为太旧。”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康有为  C

A.主张民主共和   B.学习西方   C.主张君主立宪   D.救亡图存

12.(广东省湛江二中2009届高三下期2月月考)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  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材料表明他   B

①深受儒家大同思想影响      ②注重培养国民的民主共和意识

③主张效仿西方改善民生      ④提倡学习西方职业教育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

13.(海南省海南中学2009届高三四次月考)从1 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 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D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14.(山西省太原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有人根据清末各派的主张对其着装进行了描绘,其中“内穿西装打领带,外着传统衣衫”描绘的是  D

A.顽固派    B.洋务派    C.革命派      D.维新派

试题详情

(六)第六节:瓜分中国的狂潮(考纲未作要求)

试题详情

(五)第五节:甲午中日战争

1.(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历史)《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   D

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    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

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    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

2.(山东省聊城一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右面图片中情景反映的应是哪一次战争带来的影响    C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运动

3.(福建省福州三中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康有为在诗中写道:“海东龙泣舰沉波,上相锚轩(古代使臣乘坐的一种轻车)出议和…… 台人号泣秦桧歌,九城谣谍遍网罗。”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有   A

①甲午海战  ②《马关条约》的签订  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④百日维新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湖北省宜昌一中2009届高三12月月考)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C

A.三元里抗英斗争   B.黄海海战     C.反割台斗争    D.南京保卫战

5.(广东省四校联考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世纪之交,中国许多著名大学、中学纷纷举行“百年校庆”活动。一百年前,“教育救国”、“实业救国”、“政治救国”等合流形成“救国热潮”。当时,“救国”成为中国社会关键词的外来诱因是   D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抗日战争    D.中日甲午战争

6.(河南省洛阳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二次统考)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的军事代表团和日本的考察团都曾到达德国,学习德国富国强兵的经验,受到了首相俾斯麦的接见。了解了中日两国考察的不同侧重点之后,俾斯麦预言:10年后中日若发生战争中国必败。俾斯麦预言“中国必败”主要是基于清王朝   B

A.政治腐败官员贿赂公行        B.只学西方技术、拒绝变革制度

C.从德国购买的战舰性能落后于日本   D.中国工业化起步晚于日本

7.(北京市海淀区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练习)梁启超认为,“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下列事件与李鸿章有关的是   B

①创办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②洋务运动中创办海军

③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生避战求和      ④戊戌变法出卖维新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8.(海南省海南中学2009届高三四次月考)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1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人,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 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陈争平等著《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C.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人了资金

试题详情

(四)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考纲未作要求)

试题详情

(三)第三节: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1.(广东汕头市一中2008届高三期中考试)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时英国人可以轻易地雇到中国劳工为侵华战争工作;但到1884年中法战争时,香港的苦力却拒绝帮法国人船只装货。下列何者最能解释这种现象   C

A.1860年中国劳工为英军工作,印证“工人无祖国”的说法

B.1884年中国劳工生活已大为改善,无须再替外人卖命

C.西方列强一连串侵略中国的行径,激发中国劳工的民族情感

D.中法战争波及香港,影响生计,故当地劳工不愿为敌效力

2.(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中历史)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

A.属近代意义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3.(河北省冀州中学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A

A.产生了中国最早的无产阶级    B.加速了封建经济的解体

C.增强了中国的经济实力       D.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4.(山西省太原市2009届高三上期期末调研)1864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密查:“内地商人买雇洋商火轮夹板船只,……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从未赴地方官报明立案。”从材料中看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与外资企业相比  C

A.地区分布不平衡           B.没有技术优势

C.缺少政策支持            D.结构不合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