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以中国之伦常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对此言论最恰当的提炼是
A.反抗侵略 B.中体西用 C.政治改良 D.全盘西化
解析:理解材料的含义,应该是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护中国的伦理纲常,“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答案:B
8.下列有关南京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历史上有名的六朝古都 B.太平天国曾定都于此
C.20世纪30年代曾发生过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D.一五计划期间曾在此修建长江大桥
解析:一五计划期间修建的是武汉长江大桥而不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在文革时期修建的。
答案:D
7. 17世纪末,康熙帝面临的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有
①地方叛乱 ②外来侵略 ③“西藏独立” ④台湾分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地方叛乱,有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②康熙帝在位时沙俄侵犯东北边境,③不符合史实,④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1683年台湾纳入清朝版图,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由以上史实可判断正确答案是B项。
答案:B
6.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小说描写了施复夫妇由小手工业者发展成为机户的过程,在当时他们:
A 他们的经历在江南是十分普遍的。
B 他们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发展很快。
C 他们主要从事农业也兼营手工业,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
D 他们在当时的社会上仍然是少数和个别现象。
解析:从题干可知施复夫妇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机户,明朝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他们在当时属于“少数和个别现象”,但他们从事的是商品生产,不是为自己消费,当时政府执行重农抑商政策,所以他们得不到政府的支持。
答案:D
5.右图是我国诞生的第十三亿小公民,警示着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明清时期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与那一赋税制度有关系?
A 两税法 B 一条鞭法 C 更名田 D地定银
解析:我国人口开始大规模增长开始于清初,可以否定A、B;更名田不是赋税制度,C也不正确,清初的地定银废除了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放松,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使我国的人口迅速增长。
答案:D
4. 封建政府进行赋税政策的调整或改革的出发点是要解决
①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②封建国家与农民的矛盾 ③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 ④政府财政危机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理解赋税政策的含义,赋税是农民对国家的义务,交给国家不是给地主,所以排除①。
答案:A
3. 关于意大利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表达正确的是
A.因干涉中国内政被驱逐 B.成为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的开端
C.得到康熙帝的重用 D.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
解析:准确掌握利玛窦在中国的活动,明朝时到中国传教同时传播欧洲的科技文化,并把中国的文化传到西方,是友好交往。C项错误,中国与欧洲直接往来是在东汉。
答案:D
2.秦朝暴政而亡的历史教训主要影响了西汉初年的哪一政治抉择?
A.“削藩”与“推恩”,加强中央集权 B.顺应民心,与民休息
C.限制商业,奖励农耕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析:关键是理解暴政的含义是统治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西汉吸取这一教训的措施就应该是 B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