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改造中国、拯救人民之路到底在何方?”1923年前后,在孙中山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之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时,你应该这样回答他:
A.“暂时放弃政治革命,先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壮大资产阶级力量后卷土重来”
B.“继续承认欧美等资本主义国家在华利益,以寻求其更大更广泛的帮助”
C.“采取更灵活的革命策略,争取更多的军阀倒向革命阵营,建立和巩固政权”
D.“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要联合中国共产党,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8.右图是民国初年的“金鼠”火花,该火花反映的当时人们的愿望是:
A.发展民族工业
B.壮大国营经济
C.振兴民族教育
D.争取国家独立
7、严复在《辟韩》一文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己。”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A.严复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严复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6、如果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比喻洋务运动。那么这里的“柳”是指:
A.封建统治的力量 B.新的经济因素
C.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近代科学技术
5.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能反映这一状况的是: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免除一切地租、赋税负担”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3、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主要有:
①“没有东西比皇帝陛下更高贵和更神圣” 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③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奴隶在法律上是“可以购买的东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4.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维新变法、追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逐步深入、思想不断解放。其中“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是针对以下哪一幅图片所反映的社会现实而提出的?
2、“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对这一史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秦始皇以“凌迟”等手段残害群臣 B.唐太宗设立三省六部制以取代丞相制
C.宋太祖意在杜绝武将做丞相的现象 D.明太祖废除丞相以确保皇权高枕无忧
1、电影《墨攻》表现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思想;而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爱有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33.(1) 答:湖南宁乡出土的青铜器四羊方尊,是商代青铜器的精品。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2)答:从“吴氏长沙国”到“刘氏长沙国”,再到东汉的最终废国设郡。(3分)
封建统治者维护其正统地位和不断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分)
(3) 答:①汉代丝织业发迭,技艺高超;②汉代绘画水平高,文化发达;③汉代长沙地区社会发展水平较高;④封建统治者生活奢华。(任答三点给3分,其他答案,若符合题目要求,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后羿射日或嫦娥奔月。(1分)(4) 答:现象:佛教盛行(1分)
原因:一是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穷苦百姓易于接受宗教信仰;:是佛教宣扬的神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很大的欺骗性;三是佛教的教义也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此统治者极力宣扬和提倡佛教。(3分)
消极影响:①统治者利用佛教使人民安于现状;②浪费人民钱财,加重人民负担;③寺院经济过度发展,与政府争夺劳动人手和税收。(3分)
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丰富了中国人的精神文化;②与佛教相关的绘画、建筑和石窟艺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促使反佛教思想产生,如范缜著《神灭论》。(任答两点给2分)
32.(1) 答:通过长期战争打败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置使者、校尉领护西域
(2)答:和亲政策。和亲从根本上说,其目的是为封建统治者自身的统治利益服务的,属于政治联姻;但客观上有利于消除民族隔阂、缓和民族矛盾,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融合,对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3) 答:“凿空”。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4) 答:丝绸之路。(1分)
条件:①国家统一,政治安定;②汉国力强盛(丝织业的发达);③汉政府解除匈奴的威胁和张骞沟通与西域的联系。④政府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⑤政府设机构保护(如西域都护)。(任答三点给3分)
作用:政治方面: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创造条件,使之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方面:中原技术传入西域,如缫丝、铸铁技术、井渠法等,促进了西域的发展;文化方面:使西域成为当时世界上几天文明的汇集地,西域文化更加丰富多彩。(3分)
(5) 答:关系:因果关系。有“海上丝绸之路”。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