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29932  329940  329946  329950  329956  329958  329962  329968  329970  329976  329982  329986  329988  329992  329998  330000  330006  330010  330012  330016  330018  330022  330024  330026  330027  330028  330030  330031  330032  330034  330036  330040  330042  330046  330048  330052  330058  330060  330066  330070  330072  330076  330082  330088  330090  330096  330100  330102  330108  330112  330118  330126  447348 

4.19世纪末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的标志是          (   )

     A.法俄协约建:   B.三国同盟建立

     C.英法协约建立   D.英俄协约建立

试题详情

3.三国同盟建立时所针对的敌国是                   (   )

     A.俄国和法国    B.俄国和英国

     C.英国和法国    D.英国和日本

试题详情

2、大战的导火线:    年,      皇储斐迪南大公到        检阅军事演习,在萨拉热窝遭到     青年普林西刺杀,历史上称之为        ,它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试题详情

1、大战爆发的原因: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       阶段,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发展不平衡加剧,形成             三大主要矛盾。

试题详情

2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是学习、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试运用这两种方法解答以下问题:(10分)

(1)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6分)

材料一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李鸿章,提出革新政治的主张,但遭到冷遇。孙中山由此感悟到“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材料二  1893年以后的22年中,甘地将印度教派的仁爱、不杀生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甘地主义”的思想。

   --以上两则材料均引自人民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2)孙中山和甘地在领导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道路(指导思想)上有何不同?(2分)依据上述两段材料比较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是什么?(2分)

试题详情

22、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4分)

(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 (2分)

(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2分)

(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5分)

(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1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

试题详情

21、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近年来对五四运动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和细化,一些热点问题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取得很多新的研究成果,形成不少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4分)

观点一: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胡绳、雷颐、高力克等学者)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原则,试以五四运动的史实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3分)

观点二: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批判与选择之间存在矛盾,这种矛盾既是两个文化体系碰撞后的产物,又是新旧时代接触后的结果。(张宝明、欧阳哲生、刘雨等学者)

(2)简述五四运动前“两个文化体系碰撞”的历程,概括新文化运动前期的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所持的态度。(4分)

观点三:五四运动后知识分子关于救国方略有三种观点:一是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教育救国;二是走俄国式革命道路;三是走政治改良道路。(叶青等学者)

(3)道路抉择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最终选择了哪一条道路?选择的理由是什么?(4分)

(4)在中华民族努力实现伟大复兴的今天,五四运动可以给我们以哪些启示?(3分)

试题详情

20、二十世纪前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A.电视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广播     D、网络与漫画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60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