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008  330016  330022  330026  330032  330034  330038  330044  330046  330052  330058  330062  330064  330068  330074  330076  330082  330086  330088  330092  330094  330098  330100  330102  330103  330104  330106  330107  330108  330110  330112  330116  330118  330122  330124  330128  330134  330136  330142  330146  330148  330152  330158  330164  330166  330172  330176  330178  330184  330188  330194  330202  447348 

06.(2009年四川文综22)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调高关税。这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B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试题详情

05.(2009年广东历史4)中国古代,朝廷有时将不在户口册内且因此不纳税的人称为“盗贼”。这反映当时朝廷 A

A.要求民众纳税   B.只要求部分民众纳税我

C.不要求民众纳税  D.只要求部分“盗贼”纳税

试题详情

04.(2009广东文科基础21)南宋时国家的商业税收超过了农业税收,原因是   C

A.农业生产萎缩,农业水平低下      B.商人兼并土地,积极从事农业生产

C.政府放松了对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    D.宋代实行海禁政策,国内商业发展迅速

试题详情

03.(2008山东文综13)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D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试题详情

02.(2008北京文综16)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A.“一条鞭法”实行赋役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B.“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鸦片战争前,对外贸易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D.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试题详情

01.(2008四川Ⅰ卷文综14)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D

A.青苗法   B.均输法   C.免役法   D.市易法

试题详情

(二)新课标版

1.古代商业的发展:隋唐时期,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为商业服务的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国民党官僚阶层趁机控制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从而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国民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急剧膨胀,造成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3.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4.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中共十四大召开,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1984年,国家决定开放14个沿海开放城市,扩大这些城市对外开展经济活动的权限,对来投资办厂的外商给予政策上的优惠。1990年,中央决定以浦东的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6.开辟新航路: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趋强烈。葡萄牙和西班牙濒临海洋,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黄金、白银大量流人欧洲,造成物价上涨,依靠固定地租为生的封建地主地位下降,从事商品生产的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这被称为“价格革命”。

7.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许多钱财。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在殖民扩张过程中,大量财富流入西欧,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但给遭到殖民侵略的地区和人民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灾难。在西欧殖民列强获得血腥财富的同时,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

8.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广大地区基本上都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国家在输出商品、掠夺原材料的同时,直接向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输出资本。

9.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已经难以维系。美国企图建立以自己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5年,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短期货款。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又称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了,这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世界货币关系提供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有利于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为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这个体系也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三大经济支柱,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三大经济支柱的出现,是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和制度化方向发展的反映。

10.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根据协议,北美自由贸易区将用15年时间,逐步取消关税及其他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1991年,亚太经合组织汉城会议,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

11.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1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繁荣”的表象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严重的危机。国民贫富差距扩大,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毫无顾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贷款,更烘托出市场的繁荣假象。人们醉心于股票等投机活动,造成股票上市量猛增,股价大幅度提高。到1929年,股价被哄抬到远远高于生产利润的程度,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受到严重冲击。1929年10月24日,美国华尔街股票市场形势急转直下,股价狂跌,股市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罗斯福上台后,在整顿财政金融体系方面,令银行暂时休业整顿,逐步恢复银行信用;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13.古今中外改革相关金融货币政策

(1)梭伦改革: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目的是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原则是按财产的多少划分四个等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享受的权利越多,所要尽的义务也越多。

(2)俄国农奴制改革:农民可以赎买一块份地。农民除了要交付赎金,还要承担各种临时义务。

(3)明治维新:通过廉价出售的方式扶植私人企业,推动民用企业的兴起。

(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等。其中,青苗法针对大地主和高利贷高息盘剥百姓的社会现象;农田水利法针对战乱土地荒芜、水利失修的社会问题;免役法针对官僚地主享有免徭役特权的社会现象;市易法和均输法针对大商人垄断市场的社会现象;方田均税法针对官僚和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社会问题。

(5)戊戌变法: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试题详情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商朝人以贝为货币。

(2)秦汉:秦朝废除六国货币,不准以龟贝、珠玉、银锡之类充当货币,严禁地方和私人铸钱;秦朝统一货币有两种:黄金是上币,用镒(二十两)作单位;铜钱(圆形方孔钱)是下币,用半两作单位,即“半两钱”。秦朝以“九卿”(虚指)中的“治粟内史”专管财政。汉武帝时,改革币制,铸造五铢钱,作为通行全国的法定货币。

(3)隋唐:隋唐时期,由尚书省下属机构户部主管赋税。隋朝仍铸五铢钱。唐高祖下令“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从此,开元通宝(开元:开辟新纪元;通宝:流通的宝货)成为唐朝通用的货币。唐代以后历代的货币,都以它为范式。城市中固定的交易场所“市”中有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早六七百年。日本出土了大量的唐币“开元通宝”,中国也出土了日本的银币“和同开王尔”,反映了日本同唐朝频繁的贸易往来。

(4)宋元:北宋初,在中央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在各路设转运使把大部分地方赋税转运到中央。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由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金代后期,银币已成为流通的货币。

(5)明清:1581年,明朝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采取纳银代役、赋役征银(货币地租)的办法,直接促进了白银成为全国普遍流通的货币(明朝后期)。

2.中国近现代史:

(1)半殖半封形成时期: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2)国共对峙时期: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主要是集中货币发行权和使用权、实行白银国有,法币政策是中国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它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有一定作用;但它也是四大家族聚敛财富的一种手段。

(3)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国民政府还独占了全国金融,使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4)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大发“劫收”横财,利用政治特权搜刮人民,造成经济崩溃、物价暴涨,广大人民在死亡线上挣扎。

(5)过渡时期: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三反”运动、在私营企业中开展“五反”运动。经过“银元之战”(行政手段)和“米棉之战”(经济手段),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了我国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中央决定把解放区时以地方为主的财经管理办法,改为中央集中统一管理,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

(6)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80年,决定在经济特区采取来料加工、补偿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以及外商独资等多种形式,吸引外资,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

3.世界近现代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掠夺的财富没有在本国转化为原始资本(购买英法的奢侈品)。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东西方世界: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当政时期,1789年“废除封建制度的法令”(即“八月法令”)规定“一切公民和一切财产均应纳税……”;吉伦特派统治后期,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城市贫民要求国民公会限制贸易自由和粮食投机,但吉伦特派认为规定粮食的最高限价是侵犯了私有财产;雅各宾派对生活必需品实行最高限价,短期来看违背了资产阶级经济自由原则,但长远来看有利于稳定资产阶级统治秩序。

(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自由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倡的自由经营、自由贸易、自由竞争)。1825、1857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分析、特点归纳、影响综述);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银行休业整顿,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5)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及崩溃(西欧、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引发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经济危机(“滞胀”的含义);东亚、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之一就是引进外资和技术。

(6)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一些国家过分依赖外资和国外市场);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以“全球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展望”为主题的全球智库峰会,在完成各项议程后,2009年7月4日在京闭幕。峰会通过的《北京倡议》说,为了降低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对各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早日实现复苏,我们提议智库应当发挥积极作用,为决策机构提供科学及公正的公共政策分析及建议,为公众提供科学及易懂的政策分析及信息,并提供客观的政策实施评估及新政策效果预演。《北京倡议》提议,智库应针对影响全球经济和金融的重大问题开展跨国界的、为促进人类共同及长远利益为宗旨的战略研究,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全球危机预防及解决方案。

拥有近百万中小企业客户的美国大型商业信贷机构(CIT集团)未能躲过金融危机的冲击,被总额高达649亿美元的巨额债务逼到死角,于2009年11月1日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破产案之一。CIT也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一家接受政府金融救援后仍未摆脱破产命运的金融机构。分析人士认为,CIT的破产虽然会增加中小企业获得信贷的难度,但系统影响有限,这也是美国政府拒绝再度救援的原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