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140  330148  330154  330158  330164  330166  330170  330176  330178  330184  330190  330194  330196  330200  330206  330208  330214  330218  330220  330224  330226  330230  330232  330234  330235  330236  330238  330239  330240  330242  330244  330248  330250  330254  330256  330260  330266  330268  330274  330278  330280  330284  330290  330296  330298  330304  330308  330310  330316  330320  330326  330334  447348 

(二)非选择题:

26、(1)佛教盛行。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佛教宣扬灵魂不灭,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为苦难中挣扎的穷苦百姓找到了一条精神解脱的道路,也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因而迅速传播。

(2)针对佛教宣扬的神不灭论,指出人的精神和形体是统一的;指出佛教的盛行,危害了政治,扰乱了社会风气,使劳动力锐减,士兵战斗力下降,官吏不问政事,浪费了大量资财。

27、(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商品交换不发达;材料二反映了东晋南方地广野丰,农业产量提高,工商业发展起来。

(2)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以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打下了基础。

(3)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南方一些统治者推行了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安抚流民、兴修水利等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

试题详情

(一)选择题:

1一5 CDDCD  6一10 BDBCB  11一l5 DCCDD  16一20 DCDAD 

21一25 CADDA

试题详情

2、差异:北方经历了破坏和恢复的交替发展过程,而南方持续发展,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

在文化上的反映:由于南方经济的开发和大批士人南迁,南方科技文化成就较高。

试题详情

1、加强了各民族之间和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城市的发展。

试题详情

5、流派:道教、佛教、反佛的无神论。

关系:①道教得到了改造(吸收了儒家思想、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②佛教理论的发展适合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但带来了给社会的严重危害,于是出现了以范缜的《神灭论》为代表的反佛思想。

试题详情

4、特点:①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②体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特色;③思想领域异常活跃,反佛斗争成为思想领域的中心;④科技成就突出;⑤文学具有承上启下的特色;⑥艺术领域大放光彩。

原因:①政治上国家分裂,战乱频繁,社会动荡;②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的开发与发展--经济基础;③民族融合的促进。

试题详情

3、趋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人民南迁

原因:

自然原因:①北方气候寒冷,自然条件恶劣,故游牧民族南迁;②秦汉时期黄河流域过度开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而南方自然环境适合农业生产。

社会原因:①中原战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并相互征战;②中原人民为躲避战乱而南迁。

试题详情

2、原因:①佛教盛行并成为人民的精神支柱,人民以大量血汗供养僧侣;②统治者看到佛教的重要性,为寺院和僧侣提供特权,并广修寺塔、施舍钱财;③北方经济的恢复和江南的迅速开发也为寺院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影响:①寺院经济的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加重了百姓的负担;②为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③引发灭佛(如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灭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但也使佛教文化遭受损失。

试题详情

1、①江南经济的开发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②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总体水平较低。

④各族经济交流加强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