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150  330158  330164  330168  330174  330176  330180  330186  330188  330194  330200  330204  330206  330210  330216  330218  330224  330228  330230  330234  330236  330240  330242  330244  330245  330246  330248  330249  330250  330252  330254  330258  330260  330264  330266  330270  330276  330278  330284  330288  330290  330294  330300  330306  330308  330314  330318  330320  330326  330330  330336  330344  447348 

1、萌芽于战国(理论: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实践:商鞅变法中的废分封、行县制、实行法制)--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皇权,经济上编户齐民,军事上出兵匈奴,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完善于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的创立和府兵制的改革、完善以及募兵制的创立)--加强于北宋(集中军权、行政权、财权和司法权)--发展于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掌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设行省)--强化于明清(废丞相权分六部、特务统治、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增设军机处)

试题详情

9、特点:①统一与开拓疆域相结合;②统一局面始终伴随着与分裂割据势力的斗争;③统一以建立和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保证。

积极影响:①使各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②维持了社会的相对安定,兴修了大量的大型水利工程;③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④使国家出现强盛局面。

试题详情

8、原因:①上承先秦文化并发扬光大;②政治上的大一统;③封建经济的大发展;④民族交流频繁,封建国家的影响深入边疆地区;⑤中外交往有突破性进展,外来文明的传入;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文化的崇尚。

与政治、经济的联系:①国家的统一,生产的发展,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联系的加强,为文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②文化成就是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

试题详情

7、①汉朝封建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国力强盛;②科技水平居于世界前列;③统治者执行了比较开明的对外政策;④“丝绸之路”的开通开辟了中外交通的新纪元,中外交通发达。

试题详情

6、原因:①汉朝国力强盛,经济尤其是丝织业发达;②张骞通西域沟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③西汉解除了匈奴对西汉和西域的威胁,并设置西域都护使商旅往来畅通无阻;④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进步,中外交通发达。

影响:①沟通了东西方的交通和联系,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传播了中华文明,对世界影响深远;②促进了中国丝织业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③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贸易关系沟通了中外外交圈的联系。

试题详情

5、战争、和亲、设机构管辖、迁徙人口、册封。

试题详情

4、区域特征:①南方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加强;②西部与中原地区的贸易和交流频繁;③北方边境战争与和亲交替。

特点:①中央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②边疆地区的开发加速;③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形成原因:国家统一,经济文化发展,统治者采取了有效的政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影响:①促进了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②带动了对外关系的发展。

试题详情

3、“汉承秦制”--沿袭了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监察制度、货币等)。

“略有损益”--有新的发展:

①进一步发展了监察制度,创立了刺史制度。

②实行了郡国并行制。

③创立了察举制等选官制度。

④户籍、土地制度进一步发展--编户制度。

试题详情

2、积极作用:①防御了匈奴南下,保护中原经济文化的发展;②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③为后世长城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消极作用:①人为地阻碍了农牧文化的交流,对民族融合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②其修建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试题详情

1、①完成了统一,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②开创了一系列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为后世的封建统治者所沿用和发展.。

③因暴政而亡的教训,为汉初统治者所吸取,促成了汉初兴盛局面的出现。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