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307  330315  330321  330325  330331  330333  330337  330343  330345  330351  330357  330361  330363  330367  330373  330375  330381  330385  330387  330391  330393  330397  330399  330401  330402  330403  330405  330406  330407  330409  330411  330415  330417  330421  330423  330427  330433  330435  330441  330445  330447  330451  330457  330463  330465  330471  330475  330477  330483  330487  330493  330501  447348 

2、北宋的兴衰:

起止时间     、建立者    、都城    、结束分裂时间    

北宋初年强化中央集权:

目的        

措施:                           

影响:                           

科举制的发展:

措施:                            

作用:                  

中期改革:

背景:                            

目的:

庆历新政(内容):                        

王安石变法:

措施:                           

作用:                               

失败原因:                      

试题详情

政治:

1、辽的兴衰:建立:时间   、建国者    ;灭亡时间     ;重要制度   

试题详情

特征: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

具体表现:

政治:由国家的再度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加快;宋元两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城市商业繁荣,海上贸易发达。

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以和为主,民族交流加强并出现大融合的高潮。

文化: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科技成就突出,继续领先世界并推动世界进步。

试题详情

86. C  A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三三制”政权。B项发生在1949年新政协会议上。C项发生在1949年新政协会议之后,符合题意。D项发生在1956年。

   本题考查理解能力和辨析能力。

试题详情

85. D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

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

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具体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台湾国民党当局的态度,阐明了统一后

对台湾的基本政策,实际上体现了“一国两制”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一

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

过。A项与“一国两制”无关。正确答案为D。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

试题详情

84. D  人民币背面图案中的文字既有汉字又有少数民族文字,由此可得出民族团结、平等、尊重。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

试题详情

83. C  题干要求选出发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选项,A发生于1949年10月,B发生于1954年,D发生于1977年,而只有C发生于1965年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对知识的识记与再现能力。

试题详情

82. D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的颁布为此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证,故选D。选项A、C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共同之处,选项B中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是在1956年底,均不符合。

试题详情

81. D  材料反映了香港回归祖国前后香港警察身份的变化。故选D。

本题考查材料处理能力和理解能力。

试题详情

80. C  A项发生在1953年。B项发生在1956年底。C项发生在1954年9月,符合题意。D项发生在1956年,与题意不符。

本题考查识记能力和材料处理能力。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