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科举制的作用及局限
(1)评价
实质:科举制的开创,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①积极作用:
A.开放考试,吸收了不少寒士进入政权,有益于扩大和巩固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改变了封建前期世族门阀把持朝政的局面;
B.广大庶族地主通过科举入士做官,给封建政权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C.选拔官吏从此有了文化知识水平的客观依据,有利于形成高素质的文官队伍;
D.读书-考试-做官三者联系,把权、位与学识结合起来,营造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传统,刻苦勤奋读书的氛围;E.促进了文学的繁荣,如唐以诗赋取士,促进唐诗繁荣。
②消极作用:
A.明清实行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或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
B.八股取士所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
C.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D.科举制度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E.明清八股取士为封建统治者培养的忠实奴仆,严重桎梏了人才的成长,是统治者加强专制主义皇权统治的重要手段。
3.军机处
(1)军机处设立的最初原因:西北用兵
(2)军机处的职能前后发生的变化:
由一个暂设的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号施令、处理政务的枢纽
(3)军机处的组成人员
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4)军机处的办事特点
简、速、密
(5)军机处的影响
军机处是皇帝的工作班子,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上传下达。这样,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2.丞相与内阁的区别
|
宰相 |
内阁首辅 |
权力来源 |
宰相制度赋予 |
皇帝个人信任 |
职 责 |
中央一级决策者 |
侍从咨询为主 |
任 免 |
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 |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
对皇权影响 |
制约皇权 |
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
1.全面认识和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基本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又是指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全国的最高统治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中;中央集权是指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听命于中央。
(2)产生原因:
经济上:封建的经济基础即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自然经济的分散性,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来维护社会的稳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政治上:地主阶级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权维护统治。
思想上:法家的集权理论是产生的思想基础。
地理角度: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农业为主,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经济。
(3)基础和矛盾
两大基础:①经济基础:分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理论基础:韩非子中央集权和依法治国的思想。
两大矛盾: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②中央政府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4)发展历程:
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清。
(5)演变趋势:
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特别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6)特点:
皇权至上
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
宣扬“君权神授”
文化专制
(7)作用:
积极作用: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3、清朝设立军机处
①时间:雍正年间
②原因:处理西北紧急军务
③职权:处理军务,参与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只跪奏笔录
④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国大事皆由皇帝裁决,专制皇权高度发展。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要点透析]
2.明朝的内阁
①明成祖设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票拟与批红”。
1、明朝:废除丞相,相权、皇权合而为一,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明朝设立内阁: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借“胡惟庸案”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设厂卫特务机构。专制皇权发展到高峰。
3、宋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要注意分割相权、与削弱地方权力两方面)
(1)背景:唐末藩镇割据发展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
(2)措施:
①收精兵:原则是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②削实权:在中央把相权一分为三(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中书门下作为宰相的办公机构,用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上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之下设通判,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
③制钱谷:由转运使把地方财赋运到中央。使地方失去割据的财政基础
(3)影响:加强了中央集权,改变了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
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财政危机。
4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即中书省。地方上推行行省制度。
中央:①元废三省,设一省制(即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以提高行政效率。②枢密院为最高军事机构;③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地方:设行省制(如云南、辽阳、岭北等),省的最高长官为平章政事;行省制度巩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巩固了大一统的局面,奠定了明清时期的行政区划,影响深远。
2、唐朝三省六部制
(1)结构:
①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
②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2)作用:提高了办事效率; 相权一分为三,有利于加强皇权。
1、汉武帝的集权措施
(1)背景:①汉初,刘邦分封同姓诸侯,导致诸侯国尾大不掉。②汉景帝才难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诸侯国的封地,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
(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①建立中朝 ②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③实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国问题。
(3)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