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389  330397  330403  330407  330413  330415  330419  330425  330427  330433  330439  330443  330445  330449  330455  330457  330463  330467  330469  330473  330475  330479  330481  330483  330484  330485  330487  330488  330489  330491  330493  330497  330499  330503  330505  330509  330515  330517  330523  330527  330529  330533  330539  330545  330547  330553  330557  330559  330565  330569  330575  330583  447348 

2、影视

 (1)1905年,中国人自摄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问世。

 (2)电视: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实验播出。

 (3)互联网:20世纪9 0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要点透析]

试题详情

1、报刊

(1)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办报。

(2)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逐渐增多。

试题详情

2、通讯

试题详情

1、交通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通车,此后中国铁路建设在艰难中发展。

(2)1872年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试题详情

2、主要表现

(1)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

(2)国民政府颁布法令推行剪辫放足,但农村陋习难改。

(3)民国时期的社交礼仪以握手、鞠躬取代跪拜、作揖。

(4)在一些大城市中,女子地位有所提高,也出现了婚姻自由的现象,婚丧仪式由繁琐愚昧走向简约文明。

试题详情

1、影响因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试题详情

2、新中国

(1)改革开放后,着装从单调走向五彩缤纷和款式多样化。

(2)人们的观念由吃饱向吃好转变。

(3)改革开放后人们的住房状况改善。

试题详情

1、旧中国

(1)鸦片战争后,西装进入中国;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中山装。

(2)鸦片战争后,西式住宅在沿海大城市出现,以花园洋房为主。

(3)鸦片战争后一些大城市里开始出现了西餐馆,西式的烟、酒、糖、饮料也传入中国。

试题详情

目前高考只有选择题(客观题)和主观题两大类别。

1.对应试者而言,要提高选择题的得分率,必须加强对高考选择题编制思路、干扰项设置方法的认识和了解。纵观这些年的高考选择题的命题方式,其干扰项设置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方法之一,偷梁换柱法。此种方法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事件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调换命题或移花接木等手法来造成考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

如:2003年文综高考第16题:“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

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按人口重新分配全部土地”[答:B]”

这道题的A项就是把“庸”的规定偷换成不是租调制的内容,造成考生判断失误。

(2)方法之二, 因果混置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原因和结果混置,以混淆视线,惑人视听。

如:2003年文综高考第11题:“该地区(指长江三角洲)经济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机制比较成熟    B.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C.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D.第一产业发展迅速[答:A]”

该题中的B、D项其实是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学生不加辩析,便会掉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中。

(3)方法之三,以偏概全法。这种设计往往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

如:2004年文综高考北京卷第23题:“欧共体形成和发展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使西欧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

B.消除了西欧各国的矛盾

C.美国经济霸主地位严重动摇

D.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答:B]”

本题B项中的“消除”就是设置审题障碍、以偏概全的典型方式和手法。

(4)方法之四,舍本求末法。此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与根本的、主要的因素分庭抗礼,使考生不辨真象,求末舍本。

如:2003年文综高考第28题:“2003年3月举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审议通过了“一府两院”的报告。这表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是

A.互相监督、分工合作的关系  B.领导与被领导、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

C.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的关系  D.立法机关与执法、司法机关的关系[答:B]”

本题中的A、C、D都是“末”,只有B项是“本”之所在。

(5)方法之五,似是而非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备选项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目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内涵不透彻。

如:2004年文综高考全国卷第23题:“下列关于新中国与苏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

B.苏联要求建立联合舰队导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

D.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开始改善

[答:A]”

这道题B、C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直接原因是苏联撕毁中苏协议,直接导致中国三年经济困难的是自然灾害,中苏关系开始改善是在20世纪80年代。

(6)方法之六,鱼目混珠法。这一设置方法是在备选项中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鱼龙混杂,以扰乱学生正常思路,结果使考生往往目珠难分,求珠得目。

如:2004年文综高考第28题:“举办奥运会将对我国的国民经济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B.促进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

C.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

D.促进世界市场的有机整合

[答:A]”

本题中B、D项都是正确的说法,但是从题目限定来看是“主要表现”,只能选最主要的“珠”,而不是B、D的“鱼目”。

(7)方法之七,变换叙述法。

如:2004年文综高考第24题:“下列关于书法篆刻艺术的表述中,正确的是:中国的书法篆刻艺术(  )

①是由古代帝王创造出来的

②受中国文字和书写工具的影响

③是受神的旨意创造出来的

④随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C]”

此题中所列出的选项,都是教材上所没有的,而从本质上说是换了个说法而已。①③的说法显然不符合史实,故选C。但这种类型的题目,不细心的同学就容易上当而失误。

(8)方法之八,综合叠合法。目前,高考历史选择题绝大多数都是采用上述七种方法来设置干扰项的,但有的题目还可能是几种方法的叠合体,辨析起来更须明察秋毫。

如:2003年高考第27题:“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外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答:A]

D.提倡实验科学

本题中A项是变换叙述法,B项是似是而非法,C项是以偏概全法,D项是鱼目混珠法。是一道综合叠合法的典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