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417  330425  330431  330435  330441  330443  330447  330453  330455  330461  330467  330471  330473  330477  330483  330485  330491  330495  330497  330501  330503  330507  330509  330511  330512  330513  330515  330516  330517  330519  330521  330525  330527  330531  330533  330537  330543  330545  330551  330555  330557  330561  330567  330573  330575  330581  330585  330587  330593  330597  330603  330611  447348 

9.概括说明近现代史上不同政权颁布过三部宪法的时间、背景、目的、意义或影响。

名称
时间
背景
目的
意义或影响
《临时约法》
 
1912年春
 
清朝统治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
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共和制度。
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共同纲领》
 
1949年9月
 
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为新中国成立作准备,巩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果,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4年秋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也在加紧进行。
加强政治建设和法制建设,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试题详情

8.结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内容,分析这次会议的主要历史贡献。(6分)并结合史实说明50年代初期到中期,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实践七届二中全会方针的?(7分)

(1)历史贡献:指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4分)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以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转变的重大问题。(2分)

(2)实践情况: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稳定物价和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等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初步发展;(2分)通过“三反”“五反”运动,教育了干部,打击了经济领域的丑恶现象;(2分)通过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2分)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并通过一五计划的建设,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2分)

试题详情

7、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共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来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14分)

(1)1945年春,抗战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确立争取抗战胜利的总任务,并适时开展大反攻,抗战胜利。(2分)

   (2)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解决,由于蒋美勾结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并通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4分)

   (3)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会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拟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从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4分)

   (4)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正确决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4分)

试题详情

6.(1)1840-1949这百余年间,关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最伟大的两大历史行动是什么?(2)这两大历史行动的历史成果是什么?(3)这两大成果各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重要影响? 

(1)①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派领导的辛亥革命②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伟大成果:①辛亥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华民国。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并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①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反映资产阶级民主愿望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一些自由和权利,思想得到了一定的解放,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国人所重视,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②中国人民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中国人民历史地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试题详情

5.有史学家认为,在19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初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分析经过每个历程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其结果。

(1)主要原因:“睁看眼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国外历史、地理,总结失败的教训,寻找御敌的方法。“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统治,进行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马关之辱和瓜分狂潮,使中国人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和耻辱感,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 

(2)实践及结果:林则徐在广州设立译馆,编译了《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的作用。清政府陆续派官吏常驻外国,并派遣留学生。洋务派创立了一批近代的军事、民用工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维新派大力宜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终因戊戌政变而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试题详情

4.回答:(1)战国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特点? (2)唐朝我国商业发展又呈现出哪些新特点?(3)明清时期,商业发展中出现了哪些新现象?(4)古代商业发展共同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①开始出现封建城市;商业活动主要在当时的大城市中进行。②经销的不少产品是服务于社会上层的奢侈品。③广大农村仍处于自给自足状态。④还没有出现严格意义上的商品经济。

(2)①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管辖非常严格,有时间和地点限制。②出现了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柜坊。在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出现了夜市。③广大农村里,包括偏远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④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城市。⑤商业城市向南方发展,扬州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5分)

(3)①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品种增多。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③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④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⑤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5分)

(4)商业发展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调整基础上的。(3分)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前提。(3分)

试题详情

3.(14分>我国古代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呈现两种趋势。一是在中央,削夺相权,强化皇权;二是对地方,分权制约,集大权于中央。结合明、清有关史实,分析这两种趋势的表现及其后果。

表现:①明初统治者在中央废丞相,设立六部分理朝政,六部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皇帝直接控制厂卫机构,监视百官,镇压人民。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掌行政、司法、军政,三司分立,互相牵制,大权统归中央。(6分)

   ②清初,在中央,沿用明制,设内阁和六部;后增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在地方,全国分设十八个省:五个将军辖区、两个办事大臣辖区,设总督、巡抚、将军、办事大臣管理地方,理藩院掌管少数民族事务。(6分)

   结果:明、清这种趋势,极大地加强了皇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进一步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分)

试题详情

2.(1)儒家思想在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过程中,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4分)

(2)宋朝时期,儒家思想有什么新发展?其主要危害是什么?(3分)

(3)针对儒家思想的弊端,明朝后期的李贽是怎样进行批判的?(2分)

  (4)试列举明清之际三位进步思想家对后世各有什么影响。(3分)

(1)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1分)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1分)秦朝焚书坑儒,对儒家思想形成重创;(1分)西汉,董仲舒改造、发展儒家思想,确立了统治地位。(1分)

(2)宋代发展为理学,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开成新儒学。它长期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3分)

   (3)指责儒家经典,否定孔子是非观。(2分)揭露道学家虚伪。(1分)

   (4)黄宗羲,对晚清民主革命有一定影响;顾炎武,脚踏实地的学风对清代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他的思想闪烁革新光芒。(3分)

试题详情

1.有位史学家说“科举制度的实行,用统一的标准来选拔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了国家的政治”。清末维新人士认为科举制度“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造成了“破坏人才、国随贫弱”的后果。请回答以下问题:(1)这两种看法是否矛盾?简要阐述你的理由。(4分)

(2)请结合科举制度从隋唐产生和明清衰落的史实,谈谈你对其历史作用的评价。(8分)

(1)并不矛盾。这两段话是对科举制度在不同时代所起作用的评价。 (4分)

(2)隋唐建立科举制度,适应士族衰落,庶族兴起的趋势,为庶族参政开辟了途径;扩大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为繁荣古代文化作出了贡献。 (4分)

  明清科举考试内容限制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八股取士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究实际学问,束缚

了知识分子思想,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严重阻碍科技文化进步与发展,导致中国的落后。 

试题详情

14、(14分)比较美国和德、意、俄、日在19世纪中期面临的革命任务的异同。它们各采取什么手段完成任务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异同:相同点都是要扫除资本主义道路的障碍。不同点是具体任务不同,美国是已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要解决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遗留下的残余问题以适应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德俄意日要解决的是从封建制向资本主义的过渡。(6分)

手段:美国通过内战方式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德俄意日则是原有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完成的;德意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俄国通过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完成。(4分)

影响:美国发展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家,而德俄意日则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德日且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