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 中共七大、七届二中全会、八大,是中共领导革命和建设中的三次重要会议。试从会议召开的时机、中心内容方面概括相同之处,并予以说明。这三次会议在指导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历史作用有何异同?并予以说明。 ⑴.都召开于历史重大转折到来之前。七大在抗战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八大在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前夕; ⑵.都正确地分析、预见了新的历史时期将出现的新情况。七大指出中国将面临两个前途的斗争;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将由农村转到城市;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将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⑶.都为新的历史阶段及时制定了正确的任务。七大提出成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八大提出集中力量解决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把中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国家; ⑷.都具有从理论上探索在新的历史阶段指导革命或建设实践的历史作用,但八大的探索对实践的实际指导作用几乎未能发挥。七大指导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七届二中全会指导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八大的探索难以付诸实践。
11. 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共政权对峙时期相比,中共的方针、政策有哪些方面作了调整?分析原因、作用。
对国民党政策: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屠杀共产党人,中共提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30年代起,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中国的出路,中共以民族利益为重,调整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国共合作抗日,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政权建设: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共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形成国共政权对峙; 抗日战争时期,放弃苏维埃名称,改为边区政府,采取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加强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土地政策: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开展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消灭地主阶级;抗战时期,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团结了地主阶级中的开明分子,有利于抗战;
军事方面: 国共政权对峙时期,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抗击国民党反革命围剿; 抗战时期,中共把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配合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共同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10.(1)概括指出20世纪50、60年代中美苏三国的相互关系。
(2)70年代中美苏三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3)根据以上变化,你认为决定国际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50年代,斯大林在位时中苏友好,苏联从物力、人力、科技等方面给中国以巨大援助,并积极同中国建交,从而打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孤立中国的企图; 赫鲁晓夫上台后,推行霸权主义,企图控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如苏联撤走在华专家,撕毁几百个协议和合同,还增兵边界,威胁中国安全。
美国对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敌视态度,并采取政治孤立、军事威胁、经济封锁禁运等措施,企图加以扼杀,因而中美对抗,如中国抗美援朝等。
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走向争霸,但优势在美国方面,如古巴导弹危机。
(2)70年代:美苏争霸,优势在苏联方面;中苏关系继续恶化;中美建交。
原因:苏联对内压缩消费,扩大积累,加速重工业发展,对外加紧经济掠夺,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美国受危机冲击、侵越战争挫折、欧共体和日本同其争夺世界市场并占居优势等,使经济增长缓慢,军事实力被苏联赶上。 中国受到苏联霸权主义的威胁,与第三世界国家一起开展反霸斗争。
影响: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
(3)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
9、 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这条道路是如何通过党的方针政策逐步确立下来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重大成就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条件:国内:十年“文革”结束,左倾错误得到初步纠正;对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国际: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与建设为我们提供借鉴;美苏争霸及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
探索:(1)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 十二大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3)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提出了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6)十六大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等,
依据:从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
8.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欧关系的主要特点,(3分)并简述中欧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欧洲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2分)
②近代中欧关系主要呈现出怎样的特征?(1分)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③新中国成立初期,中欧关系又呈现出怎样的特征?(2分)简要分析其原因。(2分)
④中国与欧盟关系的发展与改善,体现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外交政策怎样的发展与变化?
①特点:时间早;以间接交往为主;以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主;主要是中国的文化影响了欧洲)或中华文明占主导地位。(3分) 影响:中国丝绸等传人欧洲,丰富了欧洲人民的生活;中国的四大发明传到欧洲,有利于摧毁封建制度,促进资本主义的兴起。(2分)
②特征:侵略与被侵略的关系。(1分) 影响: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使中国一步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另一方面西方科技及政治思想传人中国,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3分)
③特征:中国和西欧“冷战”对抗;和东欧加强团结与合作,形成了社会主义阵营。(2分)
原因: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及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分)
④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有了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奉行不结盟政策,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坚持长期对外开放政策。等等(3分)
7.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后初期、20世纪60-80年代、90年代,世界主要政治力量的对比各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概述各个时期国际关系的突出特点。(13分)
二战后,西欧国家力量普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1分)社会主义力量壮大,东欧、亚洲出现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前苏联迅速恢复,成为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国家。(1分) 突出特点:帝国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
60-80年代,西欧、日本迅速发展,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动摇;(1分)前苏联的军事实力进一步增强,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中苏关系恶化,两大阵营不复存在。(1分) 突出特点:美苏争霸,互有得失。(2分)
90年代:东欧剧变,前苏联解体;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日本、西欧等都比较强大,具备发展潜力。(3分) 突出特点:两极格局解体,多极化趋势加强,地区冲突加剧。(2分)
6、20世纪50-70年代,西欧和东欧先后出现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改革。试结合各自的社会背景简要归纳其内容。(10分)两种改革的后果有何不同?并分析原因。(4分)
背景和内容:(1)西欧:二战结束后,西欧各国经济困难,百废待兴。(2分)各国的改革在经济上集中表现为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政府通过推行国有化等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2分)政治上普遍推行社会改革,建立比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2分)
(2)东欧:二战后各国沿用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带来一系列弊端。(2分)各国改革在经济上表现为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将中央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扩大地方自主权;(2分)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清除个人崇拜。(2分)
后果:西欧:经济出现飞速发展的繁荣局面,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东欧:没有完全突破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成效不大,政治经济危机加剧,最终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分)
5.(1)欧洲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有哪些?它的兴起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2)简要概括指出,英国《权利法案》和法国《人权宣言》的核心内容有哪些?它们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5分)
(3)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哪些重要原则?试简要地概括说明其主要表现。(6分)
(4)结合相关知识指出,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有哪些?(3分)
(1)背景: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自然科学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影响:为欧洲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或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进步;推动了亚洲国家仁人志士改造旧社会的革命斗争。等等(5分)
(2)核心内容及历史地位:《权利法案》以限制国王权力、确立议会主权为核心内容,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或促使君主立宪制在英国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人权宣言》以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摧毁君主专制为核心内容,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成为法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5分)
(3)原则及说明:中央集权原则,如: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大权;分权制衡原则,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民主原则,如总统和议员都由选举产生。(6分)
(4)作用:从政治体制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维护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调节和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资产阶级的统治秩序;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3分)
4、(1)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中国与法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思潮和对外政策方面有哪些主要差别?
(2)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法中交往中,法国对中国历史与社会发展有何影响?试举例加以说明。
差别:政治上:中国是清王朝统治下的落后的封建专制大国;法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资本主义大国。经济上: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社会思潮方面中国封建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法国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潮。对外政策上:中国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法国对外积极推行殖民主义,争夺霸权。(8分)。
影响:法国与其他列强一道以多种形式侵略中国(如参加八国联军),(1分)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 法国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1分)如《人权宣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在中国知识界传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的三权分立原则;一批批中国青年赴法留学;等等。(2分)
3.(1)在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的思想中,最能体现“人民性”的思想是什么?
(2)简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发展所作的主要贡献。
(3)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党是怎样体现“人民性与民主性”精神的?
(4)我国封建社会中,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5)简述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法制思想和法制建设成就。
(1)儒家:孔子倡导“仁”;孟子主张仁政,并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2分)道家:老子主张“无为”,反对严刑峻法;庄子鄙视富贵利禄。(2分)
(2)结束中国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段共和国;颁布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
法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实现了我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大大推动我国民主化进程。
(3)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进行企业的民主改革;建立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确立;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国家建立户籍制度,对农民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
(5)成就:①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法不阿贵”。 ②秦朝建立后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③明太祖统治期间,制定了《大明律》量刑“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④明末明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提倡“法治”反对“人治”。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