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421  330429  330435  330439  330445  330447  330451  330457  330459  330465  330471  330475  330477  330481  330487  330489  330495  330499  330501  330505  330507  330511  330513  330515  330516  330517  330519  330520  330521  330523  330525  330529  330531  330535  330537  330541  330547  330549  330555  330559  330561  330565  330571  330577  330579  330585  330589  330591  330597  330601  330607  330615  447348 

8.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情况: 隋唐时期:市场较前代发达,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固定的交易时间,政府管理和商业设施完备(2分)。长安、洛阳是全国的商业大都会(2分)。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有很大发展,扬州和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1分)。扬州是当时江南物产主要集散地,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有“天下之最,扬为首”的说法(1分)明清时期: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广大,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2分)。全国出现了一批较大的商贸城市。北京和南京则是当时全国性的商贸城市,汇集了四面八方的物产(2分)。

共同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1分)②交通发达,南北经济交流频繁(1分)③政府推行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1分)

试题详情

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后,“除了技术不发展的情况以外,一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需要的物质条件都具备,”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在发生“本质的变化”,生产进入到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我们的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请结合教材评价上述观点。

理由:①到鸦片战争前,资本主义的萌芽仍局限在江南、广东少数手工业部门中;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存在、发展缓慢。②普遍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男耕妇织”,自由雇佣劳动力市场不充分,广大小农很少从市场上购买手工业品,清政府对商品征收重税,对外实行闭关政策,国内外市场条件不具备;地主商人的钱财一般不用于扩大手工业,资金不足。③广大内地和边疆地区经济很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④封建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手工工场没有成为当时中国手工业生产的基本形式。(如果答出早期雇佣工人和早期的资本家尚未完成形成阶级也可以)(12分)

评价:材料中的观点夸大占很少数的先进经济因素;用局部先进地区、行业、部门来代替全国;用片面的、非主流的情况,掩盖了整体的、主流的情况。所以教材对上述观点持否定态度(2分)

试题详情

6、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社会历史巨变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等方面。结合史实指出这三个方面分别出现的新变化,(10分)据此分析这一历史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4分)

  政治:①各国先后变法:强化君权,建立君主专制;用法律的形式确立起封建土地所有制。②各学派从各自立场和政治主张出发形成“百家争鸣”局面。(4分)

经济:铁器和牛耕普遍使用使生产力有重大发展;水利工程建设与农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原市场形成和地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兴起成为商品经济发展重要标志。(4分)

军事:从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发展到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越来越残酷;(2分)水平越来越高,出现了军事专著。(2分)

总体趋势:统一的进程加快;封建化进程加快(4分)

试题详情

5.试述儒、墨、道、法四大学派的思想主张的不同点,并分析其不同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1)主张:儒:“仁政”。以德治民,“民贵、君轻”“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墨:兼爱、非攻;尚贤、节俭。道: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法: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胜于古代;实行改革,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实行法治。(4分)

   (2)原因:①代表阶级利益不同:儒家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赞成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社会变革}道家: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反对社会变革,对社会变革无能为力;墨家: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反对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掠夺战争,反对奴隶主贵族的奢侈与残暴行为,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4分)②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儒家;认识到人民的力量,主张体恤民力.实行仁政;法家:无视民力,主张用严刑酷法镇压人民;墨家:同情人民,主张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友爱。(4分)  

   (3)产生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仁政”成为汉、唐初期统治者施政的理论依据。法家思想为秦始皇采用,成为建立封建主专制的理论依据。道家的“无为而治”的主张.为汉、唐统治者所采用,实行与民休息政策。墨家的思想和主张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酷爱和平、热爱科学、礼让谦恭的传统美德。(4分)

试题详情

4.管仲认为:“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世之仪表也。……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黄宗羲却认为:“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为有治法而后治人。”这两位思想家论述的核心观点有何不同?(4分)试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产生这种不同认识的历史必然性,并指出各自的影响。(10分)

不同:管认为法律应由君主制定,让臣民遵守,核心观点是建立君主专制。黄认为封建国家的法律是君主“一家之法”,应当先有“天下之法”,核心观点是反对君主专制,实行法治。(4分)    必然性及影响:    ①春秋时期的王室衰微和诸侯争霸,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稳定。管仲的观点适应了建立新的政治权威的需要。管仲改革使齐国实力大增,完成局部统一;他的思想成为后来法家思想的重要来源,对战国时期封建制的确立和秦朝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都有重要影响。(5分)    ②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成长。黄宗羲的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反对君主专制的时代要求。他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对后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产生过一定影响。(5分)

试题详情

3、明朝中期至鸦片战争前, 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试从经济和思想方面概括其主要特征,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经济方面: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例如明朝中期江南等地出现了手工工场,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就是雇佣工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在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增多。

思想方面: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例如李贽指责儒家经曲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反对“咸以孔子是非为是非”。黄宗羲抨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天下之害尽归于人”,指出君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他提倡“法治”,反对“人治”。并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他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提出“气者,理之依也”和“天下惟器”的唯物主义观点。还提出“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的朴素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还要“趋时更新”。  文学作品:《红楼梦》《西游记》中的反封建思想

试题详情

2.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改革赋役制度,1069年宋神宗接受王安石主张实行新的赋役制度。在赋役方面他们实施的新制度分别是什么?(6分)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4分)它们存在怎样的共同的积极作用?(4分)

唐德宗实行两税法(2分),宋神宗推行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4分)

两税法规定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2分)募役法规定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方田均税法指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2分)

共同作用:扩大了税源,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规定官僚、地主都要交税,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利于发展农业生产。(4分)

试题详情

1.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职能和经济基础分别是什么?(8分)你是如何认识这一制度的进步作用和消极影响的?(12分)

核心:君主专制独裁,即皇权至上和地方服从中央。(2分)

职能:主要是镇压百姓;其次抵御外部势力侵扰,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组织社会生产。(3分)

经济基础: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民个体土地所有制。(3分)

进步作用: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与

领土完整。在统一的环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保障了古代文明的长持不衰。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从事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经济建设,有利于经济建设的发展。(6分)

消极影响:皇权专制极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是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在思想上独尊一家,钳制了思想。在封建社会末期,阻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萌芽的发展。(6分)

试题详情

14、20世纪的最初20年和最后20年,中国在近代化及现代化的过程中均出现了重大的进步。

(1)请以史实说明,这两个时期中国近代化或现代化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各有哪些表现? (2)最后20年中,中国的现代化与最初20年相比,起点和目标有何不同?

(3)最后20年中,工业化进程中,在管理体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原则方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4)近代中国实现民族独立和近代化,政治上必须清除的主要反动势力是什么?

(5)20世纪最后20年,我国在现代化建设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1)20世纪最初20年:   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出现了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②.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一战期间有较大的发展;   ③.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基础,进一步解放了思想;     20世纪最后20年:  ①.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一步完善;  ②.经济方面:中国逐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③.思想方面:全党和全国人民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思想空前解放,实行改革开放,探索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

(2)不同: ①.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近代化,后者是在中国已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发展现代化;    ②.前者的目标是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后者的目标是建设富强的中国;    (3)变化: ①.管理体制:由强调国家的直接管理,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变为强调国家的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所有制:由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  ③.由单一的按劳分配到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和政策共存的体制

(4)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为代表的三座大山。

(5)原因:①党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②中共实事求是制订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优化了经济建设的环境;④重视科技教育。⑤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试题详情

13. 七届二中全会、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上述三次会议在经济建设方面具有延续性的决策。

(2)七届二中全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党的建设方面分别提出了哪些方针?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成就主要有哪些?

(1)①七届二中全会指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规定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②八大提出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总任务;提出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七届二中全会:告诫共产党人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3)①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  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把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把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改变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