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472  330480  330486  330490  330496  330498  330502  330508  330510  330516  330522  330526  330528  330532  330538  330540  330546  330550  330552  330556  330558  330562  330564  330566  330567  330568  330570  330571  330572  330574  330576  330580  330582  330586  330588  330592  330598  330600  330606  330610  330612  330616  330622  330628  330630  330636  330640  330642  330648  330652  330658  330666  447348 

11.(1)西汉时期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是什么?这是一种怎样的选官制度?(2分)

(2)到了东汉,这种选官制度的主要依据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什么后果?(3分)

(3)隋朝时,科举制取代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唐朝则对科举制予以继承和完善,并形成定制。你对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有何评价?(4分)

(4)明朝的科举制有何严重局限性?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局限性说明了什么?(2分)

(1)察举(或选举),即自下而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2)门第族望成为选举的主要依据;世家地主形成并发展起来。

(3)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或特权阶层世代相袭为官)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为一体,提高了各级官员的文化素质。把选人、用人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总之,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对其在历史上所起的积极作用应予以肯定。

(4)实行八股取士,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这说明:当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进入衰落时期,封建专制极端加强。

试题详情

10.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农耕文明轨道上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在此基础上中国经济

出现了新的现象,使我国古代经济发展进入承前启后的发展阶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指出这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表现。(6分)

(2)这时期出现的“经济新现象”指的是什么?其突出标志是什么?(4分)

(3)与同时期的西欧相比,这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相对迟滞。造成这种局面主

要原因是什么?(3分)

(1)农业生产发展:引进和培育的农作物新品种得到扩广,粮食产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  手工业进入鼎盛:工具革新、技术提高、分工细密、规模扩大。商业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区城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出现较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

(2)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部门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2分)

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2分)

(3)腐朽的封建制度严重束缚了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封建王朝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

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3分)

试题详情

9.(1)清朝后期,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弱国地位是怎样形成的?(3分)

(2)请用史实说明,我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地位有何不同?(8分)

(3)结合史实,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外交地位的发展趋势。(6分)

(1)原因: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受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2)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的合理要求遭到拒绝。国际地位没有提高。(4分)

     二战后:联合国的创始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得到提高。(4分)

  (3)趋势;提高。(2分)  建国初期史实:第一次以五大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参加了万隆会议并促成会议的圆满成功、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世界各国公认等。(2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史实: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任何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重视和第三世界发展关系;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参与多个国际组织并发挥重要作用。

试题详情

8.中国近代史上曾出现过三次建立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机遇,试结合有关史实说明这三次机遇出现的过程及最终命运,并从中谈谈你的认识。

第一次是在推翻清王朝之后。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这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初步尝试。但是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窃取了胜利果实,并逐步恢复封建帝制。他死后北洋军阀继续实行封建专制独裁统治,辛亥革命的民主成果荡然无存。(4分)

第二次是在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之后。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取得重大胜利,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并使全国革命形势高涨,中国再次出现建立民主政治的良机。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叛变革命,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实行一党专政,民主政治无从谈起。(4分)

第三次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当时各民主党派在政协会议上联合斗争,通过了和平建国、改组国民政府等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但蒋在美帝支持下,坚持独裁内战方针,悍然撕毁政协决议,发动全面内战,并压制解散民主党派,建立民主政治的希望彻底破灭。(4分)

认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一方面,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缺乏建立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中外反动势力经济政治力量大,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建立。(2分)

试题详情

7、试从经济发展状况、经济格局、政治格局演变三方面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在战后初期、70年代初期、80年代这三个时期的发展状况。(12分)

二战初期,欧日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遭到削弱,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1分)形成美国独霸、欧日依附的经济格局(1分)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被两极格局所取代(1分)

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入相对稳定和高速发展时期;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发展尤为迅速,70年代初美国经济发展放缓(2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开始形成美殴日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2分)冲击着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80年代末以来,西欧、日本经济发展加快,美国经济复苏(1分)加速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出现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1分)加极了世界的多极化(1分)

试题详情

6.试结合建国初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三个方面的有关史实,说明新中国是怎样成功地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通过土地改革、合理调整工商业,形成了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局面。此后,国家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过渡。(5分)

②民主政治建设的加强: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战线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共同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确立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基本政治制度。(5分)  

③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的矛盾,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已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要矛盾转变为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3分)

试题详情

5.有的史学家认为,德意志民族在20世纪所走过的是一条“冒险,失败、分裂、崛起、统一”的曲折道路。请简要指出德国两次走上冒险道路的共同原因,在两次冒险失败后,战胜国对德国在主权、领土、军事方面的处置有何不同?据德国在20世纪所走过的道路,略谈你的认识。

共同原因:①都是当时的经济强国;②对内实行了专制独裁统治; ③对外推行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④极端的民族主义。(4分)

对德国处置的不同:①主权方面:一战后,德国仍是一个主权国家;二战后,德国丧失了主权,全面接受占领国的管制。②领土方面:一战后,规定萨尔煤矿由国联代管15年,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占领15年;二战后,美、英、法、苏四国把德国及其首都柏林划为四个占领区,分别进行占领,后又导致了德国的分裂。③军事方面:一战后,规定德国陆军不得超过10万人,海军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等;二战后,完全解除了德国全部武装,使之完全非军事化。(6分)

认识:①只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才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只有国家统一,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的发展。②再强大的国家,只要以全世界人民为敌,发动非正义的战争,也难逃失败的命运,甚至导致国家的分裂和灭亡。③只有彻底根除军国主义,才能维护世界的长期和平与稳定。(以上只要答出两点即给3分)

试题详情

4、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各有什么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1)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点: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形成垄断,以私人垄断为主,垄断资本开始渗透到社会经济各部门并影响到政治生活。(2分)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垄断组织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要求。(2分)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加强国家干预。美罗斯福新政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德、日把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2分)原因:30年代大危机迫使各国加强国家职能以求出路,但各国国情差异导致了其不同的经济体制。(2分)

(3)二战后:西方各国普遍加强国家干预进入国家垄断阶段。(2分)原因:各国经济严重困难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分别是加强干预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分)

试题详情

3.(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农本”思想的形成时期。试以商鞅变法为例,简要概括“农本”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4分)

(2) 2005年中央要求按“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意见中“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在中国古代也时有运用。试以唐朝为例说明其运用情况。(3分)

(3)明末清初,中国农业生产商品化达到较高水平,试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时期在社会经济方面有哪些有利于农业生产商品化的因素。(4分)这些因素在社会关系、价值观念上产生哪些影响?(2分)

 (1)重农抑商,奖励耕织。这种主张符合新兴地主阶级发展封建经济的客观要

求,增强了秦国实力。

(2) 唐朝实施均田制使农民获得了一定的土地;唐初轻徭薄赋,唐中期的两税法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唐朝的 “庸”废除了年龄限制,有利于保证农时(3分)

(3)因素:赋税纳银(一条鞭法,地丁银);经济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投入市场;区域间的长途贩运兴盛;工商业市镇的大量兴起也刺激了农产品的商品化。(4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对社会关系的影响: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松弛。(1分)  对价值观念的影响:从重农抑商向农工商皆本转变。(1分)

试题详情

2. 农民的富裕是中国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至关重要的问题。在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政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采取了哪些措施。

①过渡时期:1950一1952年在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彻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此后党和政府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大规模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6年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个体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国农村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废除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旧体制。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发展。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国家坚持把农业放在首位,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为农村致富和逐步实现现代化开发了一条新路。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