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5.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采取了哪些促进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进程的重要举措?(6分)在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进行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建设的?(7分)
辛亥革命期间: 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并颁布法令法规,发展民主政治;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致力实现议会民主政治。
过渡时期:召开新政协会议,建立起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临时宪法;在工矿企业和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
14、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战前夕这10年,是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概括并结合史实说明这一时期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分析中共走向成熟的原因。(13分)
表现:①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索一条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1分)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为挽救革命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同时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发表了一系列理论文章。这样就从实践和理论上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2分)
②克服了党内严重的机会主义和分裂主义错误,使革命转危为安。(1分)八七会议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2分)
③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的关系。(1分)大革命失败后,针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和镇压,中共制订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九·一八”事变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共逐步走上了联蒋抗日的道路,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最终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2分)
原因:①及时总结了失败的经验教训。②把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③形成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分)
13.概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基本形势,(4分)对此清政府采取了怎样的内外政策?(8分)
形成了什么样的趋势?(3分)
基本形势: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分)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2分)
内外政策:对外妥协投降,出卖国家权益。如签订《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等,丧权辱国;任凭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而无力抵御;与列强联合绞杀义和团,充当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等。(4分)对内镇压人民革命,加重压迫和剥削人民。如镇压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革命派的一系列武装起义等,(4分)
趋势:清政府集两大矛盾于一身,倒行逆施,成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对象,促成了革命形势的高涨,加速了自身灭亡。(3分)
12.简述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5分)我国是如何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化的?(10分)
中国革命在共产党领导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理论指导,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必然转向社会主义革命。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5分)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要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会议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党和政府发动了土地改革运动;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肃清了反革命分子和各种旧势力;采取措施使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完成了政权巩固和经济恢复任务,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1953年,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规定要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物质基础,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法律保障。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分)
11. 19世纪与20世纪交汇的10年间,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急剧变化?这种变化是怎样引起的?在这10年间中国社会的各派政治力量作出了哪些努力?效果如何?指出其中最先进派别并说明其先进性。
变化:198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急速向殖民地变化。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
原因:这种变化是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中国封建顽固势力的卖国投降造成的。(2分)
努力:资产阶级改良派发动了戊戍变法,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作用,百日维新被封建顽固势力扼杀。(2分)农民阶级发动了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计划。中外反动势力绞杀了义和团运动。(2分)革命派成立革命团体和政党,进行了武装反对清政府的斗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共和国。(2分)
资产阶级革命派是最先进。(1分)1895年,当维新派热衷于改良运动时,革命派已开始推翻清政府的斗争。革命派有政党、有明确的革命纲领、有孙中山为领袖,是比较成熟的派别。(1分)
10.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工作重心的重大决策,扼要指出这两次决策的实践效果有何差异?并简要分析原因。从中应该总结出什么重要结论?
实践结果:①“八大”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取得重大成就。但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和三年经济困难;“文革”开始后,经济建设的正常秩序被打断,国民经济损失严重。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为新时期的突出特色。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原因:①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错误地认为在社会主义建成前阶级矛盾仍是国内主要矛盾;以阶级斗争为纲完全背离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决策。社会主义建设路线的提出,片面追求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造成“左”倾错误的发展。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总结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济教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开创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结论:①必须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这是坚持和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的基础。②必须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才能取得重大成就。
9.(1)在中国近代和现代时期,我国开始工业化建设的史实分别是什么?(2)简评两次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3)分析两次工业化建设出现不同结果的主要原因。
(1)洋务运动和一五计划建设。
(2)成就:洋务运动--创办了近代的工业、海军和新式学堂,虽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国强兵之路,但是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的生产方式,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一定的解体作用,从而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华的扩张。总之,洋务运动使古老的中国打开了近代化的探索之路。
一五计划-建成了一批重点工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化基础初步奠定,交通运输事业取得重大发展,人民生活得到较大改善。总之,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3)原因:洋务运动--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顽固派阻挠破坏:在中央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局限于引进西方科技,没有变革封建制度。
一五计划--党的正确领导;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各行各业支援;国家进行三大社会主义改造。
7.(1)试述秦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2)汉、唐时期是又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3)为什么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统治的政治基础?
(1)秦措施: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2)汉:实行比秦更严密的刺史制度,解决王国问题(推恩令、附益之法),发展选官制度(察举和征召),实行编齐民制度 。唐措施: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度和科举制度,调整和健全了府兵制。
(3)原因:经济上:自然经济的分散性 政治上:为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思想上:法家“集权”理论奠定思想基础。
6. (12分)16、17世纪,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史实简述当时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及发展的主要因素。
⑴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分)。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粮食总产大幅度增长;用于市场交换的经济作物种类和种植面积扩大,促进了农业生产商品化。(2分)
手工业:生产工具的革新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提高,产品种类增多。如出现新式“纱绸机”和双色套印技术等。(2分)
⑵生产关系:明中后期,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2分)。清代,手工工场规模扩大,分工细密,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1分)
⑶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工商集贸性质市镇兴起。
⑷赋役改革:明代一条鞭法规定赋役征银,清初推行地丁银制度,放松了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及发展。(2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