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574  330582  330588  330592  330598  330600  330604  330610  330612  330618  330624  330628  330630  330634  330640  330642  330648  330652  330654  330658  330660  330664  330666  330668  330669  330670  330672  330673  330674  330676  330678  330682  330684  330688  330690  330694  330700  330702  330708  330712  330714  330718  330724  330730  330732  330738  330742  330744  330750  330754  330760  330768  447348 

10.“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试题详情

9、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试题详情

8、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通知
亲爱的先生:
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Turner)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试题详情

7、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高度发达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中国人种优于其他国家的人种

试题详情

6、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没有外国巡捕,建筑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最大愿望是

A.发展民族工业  B.创办近代教育  C.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民主政治

试题详情

5、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    B 写意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试题详情

4、《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试题详情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试题详情

2、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试题详情

1、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