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0.“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9、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8、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 ……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C.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通知 亲爱的先生: 5月26日,星期一。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席。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校长:L·H·泰纳(Turner) |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7、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而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从仆”,造成这种心态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当时世界文明的中心,周边民族尚未开化
B.周边民族是游牧文明,中国高度发达农业文明优于其他文明
C.封闭的地理环境以及由此形成的小农经济造成自大心态
D.中国人种优于其他国家的人种
6、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没有外国巡捕,建筑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最大愿望是
A.发展民族工业 B.创办近代教育 C.实现民族独立 D.建立民主政治
5、 郑板桥赞美黄慎的绘画说:“爱看古庙破苔痕,惯写荒崖乱树根。画到精神飘没处,更无真相有真魂。”这一评价反映黄慎的绘画属于
A 山水画 B 写意画 C 宗教画 D 风俗画
4、《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3、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这段言论主要揭示了
A.世官制维护了特权等级的利益 B.察举制有利于选拔各种人才
C.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 D.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
2、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 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1、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之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该判断:此资料来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A 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 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 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 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