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资本主义入侵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其次,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2)近代工业出现。在中国近代存在的近代工业: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的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5、 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大工业为把国际间的交流推向全球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为全球各地区、各国和各民族的沟通奠定了初步的基础。随着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获得迅猛发展,廉价商品成为打开别国门户、换回工业原料的利炮,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蒸汽机的发明,汽船的航运、铁路的畅通,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条件,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交往也更加便捷,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通,以及武力威逼等方式统一的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的实力大增;随着各国垄断组织的出现,代表垄断组织利益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外侵略扩张,在全球各地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除了日本,亚洲国家大多成为欧美列强的殖民地或是半殖民地,非洲大陆的领土基本上被瓜分完毕,赢得政治独立的拉丁美洲各国在经济上又重新受制于列强。至此,以欧美工业国为主导的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4.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
工业成就 |
工业动力 |
蒸汽动力 |
电力和内燃机动力(最重大的成就是电力的发明和使用) |
动力机器 |
蒸汽机(最重大的发明是瓦特改良蒸汽机) |
内燃机 |
|
工业布局 |
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 |
世界工业带形成 |
|
工业生产组织形式 |
从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工业的飞跃,人类进入了工业时代。适应机器大生产的要求,工厂制度成为最普遍的组织形式,工业时代早期,中小企业占多数,企业主即是资本所有者,又是企业经营管理者 |
生产和资本出现了集中的趋势,人类进入了大企业时代。这些大企业往往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经营,甚至掌握着该国的经济命脉。在经营模式上,这些大企业,往往由高级专业人才进行管理,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提高了生产效率。大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企业日趋国际化,出现了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
|
巨大影响 |
生产力 |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经济格局 |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
欧美其他工业国崛起,冲击了英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
|
经济思想 |
自由主义思想兴起,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
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 |
|
殖民扩张 |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 |
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
|
世界市场 |
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
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
3.资本主义列强殖民扩张与掠夺与建立世界市场的联系。
(1)17和18世纪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建立海外商品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它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给殖民地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2)随着殖民扩张的进行,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西欧的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使世界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不仅为欧洲商人带来丰厚的利润,还为西欧国家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世界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给西欧带来巨大的利益,给殖民地人民带来灾难。殖民主义者对殖民地野蛮的屠杀、掠夺、奴役,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困落后,面临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和无穷灾难,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东西方的历史进程大大拉开了距离。
2.英国成为世界殖民帝国的过程及殖民扩张主要方式。
(1)过程:1588年英国海军击溃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无敌舰队”的战败,标志着西班牙海上实力的丧失和英国的海上霸权开始确立。17世纪开始,英国积极在海外进行殖民扩张。三次对荷战争得到了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新尼德兰殖民地,改名为纽约。18世纪中期对法国的战争,在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州夺占了许多的殖民地,使英国一跃而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最终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2)方式:海盗劫掠;商业战争;在殖民地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是英国资本积累的重要来源;黑奴贸易是英国对外贸易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战争使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1、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开辟的背景
经济:①对香料的需求,西欧贵族和商人渴望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方的道路②对黄金的追求。③经济上的根源在于原始资本积累的需要。
政治:欧洲各国加强王权,对外扩张的要求。
宗教:传播天主教。
技术:航海技术上的进步和地理观念的进步。多桅帆船、指向标、星盘、地圆说
(2)开辟的主要航线
通往亚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
①“航海家亨利”:堂.恩里克王子(1394-1460)是葡萄牙国王诺昂一世的第三子,生于波尔图,他是葡萄牙航海者的精神教父、大航海时代初期葡萄牙航海事业积极的鼓动者和推进者。②迪亚士发现好望角。③达.伽马发现通往亚洲印度的道路。
通往美洲的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
①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开始了西方的近代史。
②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使人们的观念大为开放。
(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经济:商业革命①世界上原来相互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各地区的联系加强。②欧与亚非美之间的贸易发展,初步形成了世界市场。③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西欧在经营方式上的重大转变:①股份公司,②期货贸易,支票、期票等信用工具,③近代商品和证券交易所。殖民扩张,加速资本积累的过程。
政治: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动摇了教会的权威,加速了世界文明的融合。
(一)分析2009年部分省高考命题特点
1.2009年江苏卷: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宗法制、三省六部制;近代民主革命中的太平天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希腊的民主制度、英国代议制及多极化格局等内容。《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考查王安石等对科举考试的改革。总体来说,考查的是学科主体知识,体现了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的理念。在试题呈现方式上,注重新材料和新情境的创设。必修一占31分,其中选择题7题21分,改革回眸部分占10分。选考比例适当, 政治史内容略有减少。第25题(A)考王安石变法,材料角度有新意,提供了同时代的范仲淹、苏轼、司马光对科举改革的不同看法,即有全盘赞同,全面反对,也有区别对待,让考生据此进行判断,有较强的说服力,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009年广东卷:广东卷包括历史单科卷和文科基础能力试卷,必修一的考点内容涉及广泛,涵盖丞相制、君主专制下的特例、近代的责任内阁制、鸦片战争和马关条约、抗日战争、陕廿宁边区宪法 和1954年宪法、三中全会、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罗马法、科学共产主义、欧盟和当代世界政治格局等内容,非选择题所给的设问清淅,有较大的回答空间,较适合中等以上学生的自由发问和思考。
3.2009年海南卷:主要考点涉及古代政治制度中的礼乐制、刺史制、君权与相权矛盾;近代史上鸦片战争、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战略、伯利克里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内战、冷战政策和舒曼计划等内容。本卷最大的看点是非选择题部分选取了“晚清教案”这一全新的材料情境,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教案发生的历史背景及内容予以评价,能力要求很高,突破了现有教材的内容,无疑是个很大的突破,为今后命题留下很大的余地。此外,本卷十分注重考查知识间的联系,如看待改革与吏治的关系。必修一占40分,选取的比例相对较大,其中选择题11题22分,非选择题1题10分,改革回眸部分占8分。
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1)希腊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A、古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扼欧、亚、非三洲要冲,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及其他经济和文化交往活动,使古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并较早地接受平等互利的观念;
B、希腊的城邦具有“小国寡民”的特点,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成为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
(2)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
A、措施--经济:颁布解负令;采取措施发展工商业;
政治:按财产多寡将雅典公民分为4个等级;组成“四百人会议”;设立陪审法庭。
(其中第四等级公民不享有担任政府官职和参选“四百人会议”的权利)
B、意义--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贵族专权,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6年)
A、措施--重新划定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打破了血缘关系,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 组成“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制定“陶片放逐法”。
B、意义--雅典国家最终形成;雅典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4)伯里克利(公元前443-429年)时代的民主政治
A、除十将军以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
B、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每个公民在大会中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C、“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轮值主席,执掌最高权力;
D、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由10个部落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
E、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
(5)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A、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
B、雅典民主政治充分调动了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诸多文化名人创作出许多不朽的作品,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专题纵横1、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的比较
中国从秦朝以来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古希腊很早就形成了以雅典为代表的民主政体。在古希腊城邦国家和占罗马共和国时期,执政官是由选举产生的,他们的权力受到元老院之类机构的制约;中国商周时期,大臣是由国君任命的,贵族是由天子分封的,赏罚的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手中。
两种政体的历史作用有其相似之处。进入文明时代以后的中国、希腊和罗马,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的政治制度为后代沿袭和仿效。无论是古代中国的农业,还是古希腊罗马的工商业都十分发达,在文化艺术方面也非常繁荣,这与其制度建设密切相关。
两种政体也各有其利弊。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对于维护民族和国家的统一,保持文明发展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曾经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文明的进步以及人类自主意识和平等观念的增强,这种专制政体就成为束缚人类自由和社会进步的障碍。以雅典民主政体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使公民有了自由发挥才能的空间,思想空前活跃。但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权力的分散性,也是古希腊文明衰落的原因之一。
2.罗马法
(1)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在意大利半岛上建立起来,贵族垄断着政治经济大权,平民却少地或失地。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A、含义: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罗马法从形式上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
从整体结构上可以分为: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等。
B、起源与发展
①共和国早期,平民不断与贵族斗争,争取自己的权利。但是,早期罗马国家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②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是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颁布于前449年。属于公民法。)
③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期之前,专门适用于罗马共和国境内公民的法律。)
④万民法(在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公民法逐渐演变为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527-565年)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形成了法律汇编,即《民法大全》,标志这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专题纵横: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
|
希腊民主 |
罗马法律 |
历史条件 |
古希腊多山多岛、城邦小国寡民、雅典贵族与平民矛盾、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
罗马建立帝国及独裁统治; 罗马奴隶制社会矛盾冲突与发展的产物 |
主要内容 |
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通过设立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民众法庭等机构,保证民主制度的正常运作;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差额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主运作的方式。 |
罗马法包括《十二铜表法》和《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其中后者由《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和《查士丁尼学说汇纂》和《查士丁尼新敕》组成。 |
历史作用 |
希腊的古代民主政治为辉煌的古希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极盛提供了条件,也为后来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提供了思想渊源。 |
它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法已经发展到完备阶段。对人的行为做出详细的法律规范,为调解复杂的社会矛盾提供了法律手段,成为维系东罗马帝国统治的有效工具。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古代希腊与罗马政治制度的认识 |
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古希腊城邦政体所形成的民主制度,有利地推动着古希腊经济文化的进步,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意义。而罗马的法律则是构成古罗马政治文明的重要内核,罗马法对后世影响深远,直到今天我们仍在受益于古罗马的文明,现在的许多法律制度就来源于罗马法。 |
[思想方法]
[例1](2009年山东文科综合)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提炼单点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由文字信息中 “外人”、“自己人”可见贾母强调的是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答案为C。
5.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过程:
形成--秦朝; 巩固、发展、完善--从西汉到元朝;
空前强化(顶峰)--明清时期;
结束--1912年宣统下诏退位。
B、中央制度:秦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汉武帝时中外朝制;
隋唐:三省六部制;
宋: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
元: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
明: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C、地方制度:秦:郡县制;西汉初期: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
(2)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特点
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消失;
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3)中央集权制度的历史作用与社会影响
作用:中央官僚机构日益完善并形成严密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使地方服从于中央,有利于巩固统一;
影响:
A、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行政长官和司法者,不受任何约束和监督。这种绝对君主专制,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难免出现失误。
B、绝对君主专制,使大小官吏只能唯上是从,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助长了因循守旧之风。
C、造成官僚机构的膨胀,从而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D、极大妨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造成了中国社会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