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5、两极格局的解体和世界的多极化发展对国际关系的积极影响是
①有利于第三世界振兴民族经济 ②有利于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③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 ④有利于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
第Ⅱ卷(非选择题75分)
24、20世纪90年代民族冲突、地区冲突激烈的主要原因是
A.美苏争霸使世界不得安宁 B.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不合理
C.冷战结束后力量对比失衡 D.帝国主义制造的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
国家关系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也与世界和平、发展密切相关。据此回答20-23题。
2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之所以不能避免世界大战的再度爆发主要是因为
A.国际联盟机构不健全 B.西方大国推行中立自保、纵容侵略政策
C.德、意、日主宰了该体系 D.该体系建立在掠夺和奴役的基础上,矛盾重重
22、1942年,苏、中、美、英等二十六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表明
A.资本主义国家不再敌视社会主义制度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联合起来应付人类共同的威胁与挑战
C.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D.反法西斯同盟国的实力与轴心国势均力敌
23、“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的内容不包括
A.防止法西斯势力东山再起 B.重新确立战后欧亚政治版图
C.建立维护世界和平的组织--联合国 D.确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0、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战略,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B.跨国公司的出现
C.知识经济的出现 D.联合国里约热内卢大会
19、下列区域性或行业性的经济组织中,合作水平最高的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石油输出国组织 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经济史上,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经济思想、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运行模式的指导和背景下进行的。回答17---18题。
17、1776年,英国的亚当•斯密发表《国富论》一书,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这一主张
A.适应了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B.进一步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C.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的基础 D.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垄断组织的出现,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垄断组织在当时所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使人类社会进入到“电气时代” B.改变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C.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D.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中国的具体情况,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据此回答12-16题。
12、近代中国始终存在“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该是
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D.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13、1927年,中国共产党发动多次起义,从起义的直接目标看,表明中国共产党
A.在城市拥有强大的力量 B.受“左”倾思想的影响
C.尚未找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D.还未认识到农民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
14、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
A.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发表
B.参与并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在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
D.领导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15、中共八大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制定出正确的政策策略,主要是
A.认真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正确认识了我国的主要矛盾
C.毛泽东、邓小平的高瞻远瞩 D.确定了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工作重点
1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A.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B.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C.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D.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经验
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环境是息息相关的。据此回答7-11题:
7、春秋时期,促使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
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器、牛耕的出现
8、出现“贞观之治”局面的最主要经济条件是
A.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 B.人口大量增加使劳动力充裕
C.生产工具改进的重大突破 D.农民有一定的土地和生产时间
9、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明清时期消极作用逐渐增大,主要表现在
A.激化了阶级矛盾 B.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C.出现了宦官专权的局面 D.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激烈
10、以下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其中引起1949年到1957年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田水利的兴修
C.土地所有制的改革 D.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1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使我国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是
A.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B.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四川位于祖国西南,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6题
1、战国时期兴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原因有:①变水害为水利;②使成都平原成为千里沃野;③体现了四川先民的勤劳智慧;④增强秦国的综合国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西汉司马相如是著名的赋作家,其代表作《子虚赋》、《上林赋》体现的主要特点:
A、气势恢弘,篇幅较长 B、内容充实,风格苍凉
C、现实感强,篇幅较短 D、清新自然,风格朴实
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长征途中,红军能顺利通过川康边境的主要因素是:
A、利用了国民党中央军与地方军阀的矛盾 B、毛泽东天才的军事指挥才能
C、红军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 D、党和红军执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
4、抗战初期,国民政府迁都当时的四川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主要是为了:
A、继行指挥正面战场的抗战 B、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C、与日军妥协,保住其统治 D、保存实力,以策动新的内战
5、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政府为改变“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交通落后状况,在四川修建了第一条出川铁路是:
A、成渝铁路 B、川黔铁路 C、成昆铁路 D、宝成铁路
6、改革开放时期,率先在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是:
A、四川和广东 B、四川和海南 C、四川与安徽 D、安徽与广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