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没收官僚资本
C.土地改革运动 D.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5.据统计数字,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28%,1952年增加40%,超过抗战前最高产量的9%,据此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土地改革使农业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C.土地改革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土地改革解放农业生产力
4.下列对“一五”计划中“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基本任务的认识,不准确的是
A.它基于国家贫弱,出于实现国家富强的愿望而提出 B.它旨在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C.它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D.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创举
3..我国进行“一五”计划建设最主要的特点是
A..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B.发展生产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兼顾
C.优先发展东北地区 D.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2.在“一五”计划中,由于新铁路建成而改变过去无铁路通车历史的两个省是
A.甘肃、宁夏 B.西藏、新疆 C.云南、贵州 D.四川、福建
1.下表是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分布状况,这最能说明的是
姓 名 |
毛泽东 |
朱 德 |
刘少奇 |
宋庆龄 |
李济深 |
张 澜 |
高 岗 |
政党 |
中共 |
中共 |
中共 |
民革 |
民革 |
民盟 |
中共 |
职务 |
主席 |
副主席 |
副主席 |
副主席 |
副主席 |
副主席 |
副主席 |
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主民党派联合的政府
B.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C.新中国在政体上实行多党制
D.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7.(09北京)研究历史上货币流通的现象,可以加深我们队时代和社会的认识。回答下列问题。
历史现象之一: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明代中叶后,白银成为主要货币。据研究,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以中国的丝绸为主角,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中国通过““丝-银”贸易,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18世纪末。
(1)说明“丝-银”贸易出现的国际背景和国内社会经济条件。简述明、清时期两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中对使用白银的规定。
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
“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
--摘自《林则徐集·奏稿》
(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历史现象之三:1盎司黄金35美元
1933年,美元贬值约30%。1934年,美国政府1盎司黄金的价格固定为35美元。1944年,美、英、中等44国通过《联合国家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书》,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71年,美国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1973年,美元贬值10%,各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933年和1973年美元两次贬值的背景。
历史现象之四: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8分)
16.(06全国1)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图9(图略)表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分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未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1)根据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特点。
今中国虽与欧洲各国立约通商,开埠互市,然只见彼帮商船源源而来。今日开海上某埠头,明日开内地某口岸。一国争,诸国蚁附;一国至,诸国蜂从。滨海七省,浸成洋商世界;沿江五省,又任洋泊纵横。
--郑观应《盛世危言》
上海在鸦片战争前是清朝一千三百多个县中的一个普通县城,1943年被辟为通商口岸。据《上海县续志》记载,光绪年间,“上海介四通八达之交,海禁大开,轮轨辐辏,竟成中国第一繁盛商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通商口岸的开放对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