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社会矛盾日益严重:
⑴北魏政权制度建设欠缺造成阶级矛盾尖锐:严重影响了封建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⑵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⑶阶级矛盾尖锐,人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
1、北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黄河流域
(四)历史局限性:①轻视教化,轻罪重罚。②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的剥削与压迫。③并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划清界限。
[重难点解析]
1、春秋改革与战国变法的比较
(1)、背景、目的的相似性: 背景: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在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
(2)、改革内容的不断深化:战国变法是在春秋的基础上进行的,且更加彻底。春秋改革主要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未触及到上层建筑;战国变法则瓦解了宗法贵族政治,确立了封建制。
(3)、改革成效的不断深化:春秋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经济领域;战国变法使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得以强化,为日后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2、运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观点,学习商鞅变法。
从变法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或者说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化),分析商鞅变法为代表的变法运动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应注意新兴地主阶级产生和政治经济要求。抓住“破”和“立”两根线索,分析、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作用。一是“破”,即废除奴隶制的经济基础--废井田和摧残奴隶制的上层建筑--世卿世禄制度。这是变法的两个要害问题。二是“立”,即维护、巩固新兴地主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既得利益和权利。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三)历史作用:商鞅变法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
(二)性质 地主阶级的改革
(一)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
1、死因:①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②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
③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④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碍,最终为变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2、成功:
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
3、成功的原因:
①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 ②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③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 ④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 ⑤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 ⑥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 ⑦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 ⑧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
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
(二)、内容:
1、经济方面:以农求富
⑴“废井田,开阡陌”(表现、作用);
⑵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原因、作用);
⑶统一度量衡(作用)。
2、政治方面: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
⑴奖励军功,按功授爵,实行二十等爵制。(作用 )
⑵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贵族建立军功。(作用)
⑶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作用)
⑷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作用)
3、思想文化方面:“燔诗书而明法令”(评价)
4、社会生活方面:改革社会风俗。(作用)
(一)、概况: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 指导思想:法家理论; 宗旨:富国强兵。
26、(2006·江苏)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