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67、中国铁道博物馆收藏着一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机车--“0”号机车。该机车1882年从英国购进,运用于唐胥铁路。对这段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洋务运动受到英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B、“0”号机车可能以内燃机作为动力
C、“0”号机车是中国近代交通发展的见证
D、从社会发展角度看,这是近代中国的进步
66、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65、“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64、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促成这种趋势的因素不包括
A、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 B、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C、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63、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称:近百年的中华民族根本只有一个问题,即追求近代化。如果这一观点成立,是基于它
A、全面揭示了近代中国历史的基本线索 B、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一般规律得出结论
C、考虑到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性质 D、重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政治前提
62、租界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奇特的“国中之国”现象。如果
究其源头此规定最早应出自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61、明末清初耶稣会士来华,对儒家经典进行了系统的翻译与西传,其中最早进入中国内地的耶稣会士是
A、利玛窦 B、罗明坚 C、金尼阁 D、柏应理
60、西洋“自鸣之钟,照远之镜,举重之器,不鼓之乐”传入中国,士人赞叹“精工绝伦,我中土之技巧不如也”,这种情况至少应在
A、汉通丝绸之路之后 B、唐朝设市舶司之后
C、马可波罗来华之后 D、明末西学东渐之后
59、清政府1759年颁布的条例规定:夷商(西洋商人)在贸易期间,必须住在商馆之内,不准携带武器,不准雇用中国仆妇。这可以说明清政府
A、准备断绝中西贸易往来 B、高度关注西洋商人的安全
C、对西洋商人有防范心理 D、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
58、乾隆时期《南江县志•木棉谣》载:“大妇弓弹中妇织,绿鬟小妇当窗织。莫辞劳,吴中贾来价更高”,反映了
A、棉纺织业生产情况 B、木棉是当地唯一的经济作物
C、封建剥削非常沉重 D、当时的农民放弃了农业生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