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历代中央官制
秦朝: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三公以下设九卿,分掌各项行政事务。
隋唐:三省六部制。三省为中央最高机构,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政令。三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具体负责各项行政事务。
北宋:将宰相职权一分为三,总揽中央行政权力。在宰相之下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使分割宰相的军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元朝: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健全了中央统治机构。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同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和全国宗教事务。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皇帝直接管理国家政事,从制度上集君权和相权于一身。
清朝:清朝入关以后,沿用明制,设内阁、六部。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传达执行,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
选官制度是保证政治制度的举措,是扩大统治基础的手段,历代统治者对此皆为关注。纵观中国古代,官吏选拔从家世、财产发展到德才,形式日益严密,标准也渐趋公平、客观。
制度 |
朝代 |
内容 |
评价 |
军功制 |
秦国 |
按军功受爵 |
打破了奴隶主贵族世袭爵位的制度 |
察举制 |
两汉 |
西汉:以德才为标准 东汉:以门第望族为标准 |
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的最主要途径 |
科举制 |
隋朝 |
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 |
实质:是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的产物 积极作用:①扩大官吏来源,巩固统治基础;②提高官员素质;③加强中央集权;④促进文学繁荣。 消极作用:①明清八股取士,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知识分子,造成知识分子不讲实际学问;②八股取士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不利于学术文化的发展;③八股取士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④八股取士不利于知识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
唐朝 |
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 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 |
||
北宋 |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殿试成为定制,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科目 实行糊名法 |
||
明朝 |
仅从儒家四书五经中命题,不许发挥个人见解 文体有严格的规定,称“八股文”(八股取士) |
8、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评价
在封建社会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在封建社会后期,其消极作用逐渐增大。因此,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应将其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辩证分析和探讨。
积极作用: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消极作用:①容易形成暴政统治和腐败现象,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②在思想上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③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7、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趋势
①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②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③不断加强思想控制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特点
①皇权的至高无上;②王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③中央及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④文化专制为政治专制服务。
5、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原因
①经济--封建经济基础所决定;②政治--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
4、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加强君主权力;②加强思想控制;③变更中央机构;④注意选拔官吏;⑤加强地方控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历程
萌芽于战国,建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北宋和元,强化于明清,结束于1912年。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对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存在着两对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属于决策方式,中央集权是政治体制,两者结合构成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皇权的至高无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特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