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682  330690  330696  330700  330706  330708  330712  330718  330720  330726  330732  330736  330738  330742  330748  330750  330756  330760  330762  330766  330768  330772  330774  330776  330777  330778  330780  330781  330782  330784  330786  330790  330792  330796  330798  330802  330808  330810  330816  330820  330822  330826  330832  330838  330840  330846  330850  330852  330858  330862  330868  330876  447348 

12.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表述: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欧洲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  )

   A.二战使欧洲丧失了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

   B.二战后欧洲经济凋敝、政治危机、社会动乱

   C.二战后来自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渗透、控制加剧

   D.欧洲国家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的进程

试题详情

11.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试题详情

10.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结合对古代科技史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人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B.古代欧洲的科技成就比中国的科技成就更高

C.欧洲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形成近代科学

D.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到了桥梁作用

试题详情

9.世纪葡萄牙著名诗人德·卡蒙斯这样深情地描绘他的祖国:“大陆,在这里是尽头;大海,在这里才开头。”诗句中反映了他对祖国引以为豪的是

A.成为“海上马车夫”        B.垄断欧亚之间的贸易

C.率先开辟新航路          D.处于欧洲商业中心地位

试题详情

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试题详情

7、对联,是一面折射生活的多棱镜,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按反映史实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感谢毛主席”  ②“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

 ③“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④“大锅饭年年亏款,承包后岁岁余钱”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①④②③

试题详情

6.陈独秀在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中有这样一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族,方兴未已。”他认为的“变”主要是指   

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政治制度

C.变革教育制度              D.变革经济制度

试题详情

5.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是因为此“药方”

A. 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 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 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试题详情

4.1972年,郭沫若在《沁园春·雪》词的上阕中写道:“赤县扶桑,一衣带水,一苇可航。昔□□盲目,浮桴东海。晁衡负芨,埋骨盛唐。情比肺肝,形同唇齿,文化交流有耿光。堪回想,两千年友谊不等寻常。”,其中空格中应填入的人名是(     )

A.法显    B.玄奘    C.鉴真     D.义净

试题详情

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候者,天下共诛之。”其目的在于(     )

A.加强朝廷对地方的控制      B.禁止分封异性诸侯

C.鼓励臣民建立军功        D.安抚汉初以来的功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