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759  330767  330773  330777  330783  330785  330789  330795  330797  330803  330809  330813  330815  330819  330825  330827  330833  330837  330839  330843  330845  330849  330851  330853  330854  330855  330857  330858  330859  330861  330863  330867  330869  330873  330875  330879  330885  330887  330893  330897  330899  330903  330909  330915  330917  330923  330927  330929  330935  330939  330945  330953  447348 

40.(08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三))下列言论不符合宋明理学思想观点的是(  )

   A.“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解析:C  解题关键是掌握宋明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源,并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用封建伦理道德支配和指导人的行为规范,抑制个人的情感和需求,故ABD三项符合理学思想。C项是李贽的观点,体现出抨击封建理学束缚人性的思想,故C项正确。

试题详情

38.(08烟台高二历史(文科)期末考试)“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解析:A理学家强调当私欲与准则发生冲突时,要“存天理,灭人欲”,对妇女贞节的极端强调就由此而来。

试题详情

37.(08济宁高二历史)宋代是我国儒学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理学的产生,标志着儒家思想已进入了哲理化、思辩化的阶段。下列有关“理”的理解,较为确切的是

A.理就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理是人生来就固有的思想观念

C.理是最高统治者的主观意志   D.理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解析:D 儒家的“理”主要是指“三纲五常”,这是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道德。

试题详情

36.(08昌乐高二期末考) 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有

①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②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③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本题可用排除法。宋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是对人性的扼杀,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故排除带④的选项即可。

试题详情

34.(2008翔宇测试)史学家张岱年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解析:A王守仁思想的核心是“致良知”,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这就强调了自我的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

试题详情

33.(2008.5梅州市第二次高考模拟测试)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法学    C.道学     D.理学

解析:D 材料中“节”“信”“仁”“礼”等体现了儒家的基本思想,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

试题详情

32.(08年广东梅州高三第一次质检)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朱熹在湖南岳麓书院的题字:“忠、孝、廉、节”

D.“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解析:D 材料主要回答的角度是“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则是关于社会治理的。

试题详情

31.(08南通高中学业水平调研测试)儒家思想到两宋时期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即理学阶段。理学的代表人物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的共同主张是(   )

A.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   B.学术研究要为现实服务

C.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D.“天理”就是“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解析:D 理学的基本主张是万物皆源于“理”。所谓“理”即指“三纲五常”等伦理道德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