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这种半封建的经济结构中,占统治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官僚资本主义经济等三种所有制。它们相互勾结,三位一体,严重地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后虽有一定的发展,但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在中国近代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中还存在着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式,它是中国共产党在独立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形成的。至解放战争后期,根据地已形成了个体经济、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等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经济格局。在这五种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比重最大,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比重最小。 近代中国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对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1)它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复杂化。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并交织在一起。
(2)使中国社会性质特殊化。中外反动势力逐步勾结起来,使中国社会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由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革命,中国民主革命经过近百年的艰苦奋斗才取得成功。
(4)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元化。
首先,形成了多元化的阶级结构和复杂的阶级关系。除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外,新增加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阶级关系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压迫其他各个阶级,成为中国革命的对象;农民阶级、工人阶级深受压迫,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民族资产阶级则具有两重性。
其次,产生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地主阶级中有顽固派和洋务派,资产阶级中有维新派和立宪派、革命派和民主派。再次,出现了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政党,国民党、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等。
关系:相互交叉、同步进行,双向互动的辩证关系。--工业化的发展为近代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力量,近代革命又为工业化的开拓前进扫清了道路。
民族民主革命是近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民主革命的开展过程,是封建势力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在华走狗不断受到打击的过程,是中国由封建专制统治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到人民民主专政的发展过程,也就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
近代百年的历史证明: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是实现近代化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实现近代化是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的最终目的。
不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不解决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掠夺和压迫,近代化就无法实现。
(四)腾飞阶段(新中国成立后)
1、表现
(1)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 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迈进
(2)政治上: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建立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
(3)经济上: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的现代化进程
·走苏联的路:
从论十大关系开始毛泽东就探索建设中国现代化的道路,但是由于没有坚持八大的正确方针,连续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出现左倾错误,偏离了经济建设为中心,没有摆脱苏联的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模式,使得现代化遭遇重重挫折
·走自己的路:
中共在理论和实践上找到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上: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二大、十三大、十三届四中全会、十四大、十五大等的主要理论
实践上: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三大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985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提出);对外开放(1978年-1999年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本世纪初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新一轮的对外开放)
·经验教训:
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
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不能照搬他国的模式
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认识中国的主要矛盾
要勇于创新
3、特征:中国现代化突飞猛进。
(三)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年):--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特征: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极为尖锐复杂的历史环境下,近代化艰难地进行。由于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官僚资本、日本的侵华、美国的侵略等因素,使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历经曲折,机乎陷入绝境。同时,增加了新的内涵:中国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中国近代化的任务,中国近代化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是中国近代化事业有所发展的十年。
如从外国人手中夺回了“关税主权”,设立了国家银行,统一货币发行权,发行了“法币”,进行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改订新约运动,推动了工业、商业及整个经济领域近代化的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形成和垄断又在一定程度上排挤了民营工业的发展。同时,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的退让,对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的血腥屠杀等都影响了民主制度的正常发展。
2、抗战期间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被打断,原有的工业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大举侵略下遭到严酷摧残。
3、抗战胜利后
美国垄断资本与四大家族官僚资本相结合,又把中国近代化事业推入绝境。
4、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
首先,体现在无产阶级成为近代化重要角色。其次,近代化的政治内容由实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转变为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再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政治民主化的新发展提供科学理论。
(二)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年),也是最重要的阶段。
阶段特征: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中坚力量是资产阶级;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与变革社会制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中国近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整体发展”体现在近代化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全面展开,近代化内涵的全面体现和资产阶级在近代化过程中的主角地位的充分体现。最突出的领域是在政治领域;
阶段性的成果:
政治上,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经济上,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民族工业有较大发展,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
思想文化上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进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新的教育体制开始确立。
1、经济现代化: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
(1)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
(2)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2、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当然,这一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呈现出波浪式推进的特点:
(1)从清政府来看,经历了从镇压维新变法到推行“新政” 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2)从资产阶级内部来看,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发生了保皇派、立宪派与革命派的斗争;
(3)从北洋军阀的统治来看,对内专制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中国的近代化进程遇到了逆流;
(4)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来看,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和文化近代化的新纪元。
3、思想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主要表现在: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深入到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1)资产阶级维新派:以进化论为理论基础,主张变法维新实行君主立宪;
(2)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把理论学习和革命宣传变为实际行动,发动了辛亥革命;
(3)资产阶级激进派:则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4)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4、文化领域现代化:
(1)教育:新式学堂兴办、科举制废除和教育部的设立
(2)文学:文学革命等
(3)史学:史学革命
(一)起步阶段(1840-1895年),主要是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
1840年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传统受到了现实的严峻挑战,中国人对近代化的探索开始了。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表明以洋务运动为代表的清政府的近代化探索失败。
1、大事
(1)经济上:
地主阶级改革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了洋务运动,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政治上
洋务派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未将政治体制的近代化提上议事日程。总理衙门的设立,标志中国外交走向近代化。
(3)思想文化上:
开始了“西学东渐”,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科技人才。
2、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本阶段担负近代化任务的主角是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域主要在经济领域,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议事日程,以军事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化有所进展,并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同时,由于洋务运动的需要,近代化开始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现代化进程产生了巨变
(1)经济(工业化):
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比较快速发展与清末新政、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2)政治(民主化):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民国
(3)思想(理性化):
维新思想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新文化运动的产生等,民主主义思想广泛传播
经济领域:经济上的工业化、机器化(用现代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人类从农业文明过渡到工业文明);发展资本主义,在生产力上由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过渡,在生产关系上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
政治领域:政治上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用民主主义思想取代封建专制制度,以法治取代人治);主要是实现政治民主化,由封建专制到民主政治;
思想领域:思想上的理性化(以民主和科学的理念取代教会的精神独裁)传播西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思想、政治制度;
军事领域:创办近代的军队和军事工业;
外交领域:由传统的理藩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
近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区别
|
经济 |
政治 |
人本身 |
传统社会 |
自然经济 |
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
臣民 |
近代社会 |
商品经济 |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 |
公民 |
2、从内容上看:
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机器工厂取代家庭作坊和手工工场为主要标志,并引起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在中国近代,近代化也就是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着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就是实现社会的转型,即从中世纪社会转化为近代社会。
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解决两大问题:一是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二是繁荣富强和持续发展。
近代化也叫现代化,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引发的社会生产方式与人类生活方式大变革,以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为主要标志。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动力,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过程。它将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变化,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西方世界的近代化又称资本主义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近代化具有明显特色。近代中国前80年近代化可称为资本主义化;后30年又增加新的内涵,即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为社会主义开辟道路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近代化,亦称中国早期现代化或现代化,是指近代中国社会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
1、从过程上看:
它发生在封建社会后期,贯穿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必经阶段。
24.19世纪6、70年代,中国在经济和阶级关系方面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及影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