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903  330911  330917  330921  330927  330929  330933  330939  330941  330947  330953  330957  330959  330963  330969  330971  330977  330981  330983  330987  330989  330993  330995  330997  330998  330999  331001  331002  331003  331005  331007  331011  331013  331017  331019  331023  331029  331031  331037  331041  331043  331047  331053  331059  331061  331067  331071  331073  331079  331083  331089  331097  447348 

1.赋税制度

①内容

   I“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实行,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Ⅱ“初税亩”:春秋后期鲁国实行,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实质是默认土地私有

   Ⅲ编户齐民: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在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向国家交纳赋税,服徭役、兵役,或交纳更赋代役

   Ⅳ租庸调制:隋唐实行。即向农民征收田租、人头税,并可纳绢(或布)代役

   Ⅴ两税法:唐朝于780年实行,改变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Ⅵ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募役法实质是纳钱代役,方田均税法实质是按亩纳税

   Ⅶ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徭役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Ⅷ地丁银:清朝雍正帝在康熙“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基础上,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反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特点

   Ⅰ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比例越来越小

   Ⅱ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

   Ⅲ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

   Ⅳ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发展为可以纳银代役

   Ⅴ税种由繁多逐渐减少

   Ⅵ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课以重税

 

2.重农抑商政策

①表现

   强调以农为本,商业为末;

   抑制十地兼并,防止农民破产;

   强调户口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对商人进行诸多方面的限制,课以重税

②认识

   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的。农业是最具决定性的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冈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

   在封建社会前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并促进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在封建社会后期,在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的情况下,该政策限制商业的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规律,是经济落后于西方的重要原因

试题详情

3.在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下,必须融入世界潮流。但要将主权置于首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专题四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历程

试题详情

2.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国际地位,取决于本国的综合国力

试题详情

1.自古以来,中国就实行和平友好的传统外交政策,与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试题详情

1.1949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①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于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②概况:

   新中国成立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

   积极同临近国家和新兴比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

   进行抗美援朝战争,打击美国气焰,提高国际地位

   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并在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2.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

①政策: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加强同这些国家的往来(“一大片”)

②概况

   美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又发动侵越战争,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1960年,苏联停止对话经济技术援助,撕毁经济技术合作协议,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在边境发生武装冲突

 

3.20世纪70年代

①政策:积极改善中美、中日关系,开拓外交新局面

②概况  

   1971年第26届联大,中国恢复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关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逐步形成“三个世界”的思想主张

 

4.20世纪80-90年代   ,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②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试题详情

1.晚清时期:以屈辱外交为特征,被动打开国门,逐步半殖民地化,并开始近代外交

①外交机构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清朝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1858年《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861年设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个外交机构。

   1901年《辛丑条约》规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②与外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望厦条约》;《黄埔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订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

 

3.北洋军阀时期:

①]915年,袁世凯为换取日本支持,接受日本提出的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②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提出废除列强在华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一战中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遭列强拒绝,中国代表拒绝签字

③五卅运动中,上海工商学联合会提出取消领事裁判权、英日军队从上海永远撤走等条件

④1927年初,湖北、江西的人民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

 

4.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①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日本侵华奉行妥协退让政策,与日本签订《何梅协定》等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与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3年11月,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废除治外法权等特权,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③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为求的美国援助,使美国在华获得多方面权益

试题详情

1.条件

   古代先进的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交通、辽阔的疆域:政府开放、开明的政策

2.概况

①两汉

   开展积极对外交往,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影响远及东亚、欧非。东与朝鲜、日本,南与越南,西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通过“丝绸之路”进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并与欧洲大秦有直接往来,中国输入各国特产

②隋唐

   对外交往空前繁盛。中国与朝鲜、日本关系密切:与东南亚国家、印度、波斯、大食和欧洲的东罗马互遣使节。中国先进的思想文化和制度向外传播,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③宋元

   外贸重心从陆路转向海路;中国领先世界的科技不断传向世界各地,特别是西方,大大推动历史发展进程

④明清

   出现中国古代空前规模的主动外交:郑利下西洋;遭到外来侵略:明清政府进行反侵略斗争,又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西学东渐

试题详情

4.民族之间的战争不具有侵略、反侵略性,但具有正义、非正义性,进步与退步性。任何民族的统治者为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战争都是进步的;各族人民为反抗剥削压迫而进行的斗争都是正义的

专题三  中国的对外交往和外交

试题详情

3.民族交往以利平、友好的交往(如和亲、边贸、会盟等)和民族融合为主流,战争居次要地位

试题详情

2.凡存在于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历史上曾是中华民族成员后与其他民族融合或消失的)的历史均属于中国民族史的内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