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近几年,高考改革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在不断加快。文综高考历史学科命题日益向新课程的教学理念靠拢,比如强调文明史观、整体史观和现代化史观;强调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强调学生良好的人文精神的培养和塑造。高考的新动向引领了历史教学,要求考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大国的兴衰与和平发展,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例如:04年高考全国卷Ⅰ、Ⅱ中的第37题是关于世界整体化和世界文明交融冲突的内容;05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第37题狭隘民族主义题、第39题亚非会议题;05年高考上海卷第33题环保题、第36题关于二战的小论文题;06年天津卷中的选择题第20至22题关于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06年浙江卷中的选择题第20至22题德法关系问题;07年江苏卷出了一道32分的主观题来考查英国、德国、俄国的崛起;08年和09年的大国关系。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折射出大国兴衰与和平发展这一历史主题的重要性。此外,大国兴衰与和平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它与哲学的辩证法范畴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大国兴衰与和平发展(尤其是其中的经济危机、环境危机、地缘政治等)与地理学科也联系密切。因此高考对大国兴衰与和平发展的考查有利于检测学生人文学科综合能力,与高考文科综合的精神不谋而合。
2010年高考要特别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1)美国、俄罗斯、日本的兴衰及中美关系非常重要;
(2)以中美关系、上海世博会为载体来考查大国兴衰与和平发展可能性较大;
(3)2009年中国在外交领域对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要努力,外交工作取得新的重大成绩。
我国积极参加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国际合作,在一系列重大多边会议上发挥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们积极开展全方位外交,与各大国、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对话合作稳步推进。大力加强人文等领域外交。有效维护我国公民和法人在海外的合法权益。这一系列问题可能会出材料题。
创新试题:
(1)英国的兴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英国的政治制度建设;两次工业革命与英国经济的发展;海外殖民地的存废和两次世界大战与英国国运的转折。
(2)美国的后来居上。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与美国的政治发展;三次工业革命与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建国来的对外政策;两次世界大战大大推动美国的发展;两极格局下美国的霸权主义及其霸主地位的动摇。
(3)德国的三落三起。德意志的统一和两次工业革命与德国的崛起;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分裂与统一、衰败与再次崛起。
(4)极富侵略性的日本。
明治维新与日本的命运转折;两次工业革命和对中国和朝鲜的侵略与日本的崛起;
二战后美国的扶植与日本的再度兴起;阴魂不散的军国主义。
(5)扩张成性的俄国,命运多舛的苏联。1861年农奴制改革与俄国社会性质的转折;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俄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俄国社会性质的再次转折;列宁和斯大林领导苏俄(苏联)的政治经济建设;两极格局下的美苏争霸与苏联解体。
(6)历久弥新的中国。中国朝代的更迭;新时期中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调整,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改革开放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7)英、法、美、俄、德、日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两极格局后多极化趋势的形成;经济全球化的深化。
2010年4月1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华盛顿出席了世界核安全峰会。包括中国在内的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以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和欧盟等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出席此次专门就核安全问题举行的多边峰会。胡锦涛在会上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核安全挑战 共同促进和平与发展》的讲话,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在多边场合专门就核安全问题发表看法。胡锦涛表示,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核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关注,主要是非传统安全问题凸显、核恐怖主义潜在威胁不容忽视、核材料流失和非法贩运风险上升。妥善应对核安全挑战,保障核能持续健康发展,维护国际安全稳定,成为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
当前困扰世界各大国的核威慑、极端的恐怖主义、日趋严峻的生存环境和国际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等问题正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伊朗与朝核危机、能源问题、气候灾害和地区冲突的升级等都是本年度的热门话题。伊朗与朝核危机问题解决的两种不同发展趋势、国际联合反恐的重要性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强等,都不得不使我们去反思美、英、法、俄、日、德等大国历史的兴衰,以及怎么去应对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一些资本主义大国感到恐慌,他们大肆鼓吹中国威胁论,企图以此阻止中国经济的发展,为此,我国领导人在多种场合严正声明,中国政府坚决走一条和平发展的道路。
17.材料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台湾问题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主权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问题。据此回答:
(1)中国古代历届政府在台湾先后建立了行政机构,行使管理权。请依据史实,完成下表:
时 期 |
地理名称 |
行政管辖 |
|
元 朝 |
琉球 |
|
|
明 初 |
东番 |
同元朝 |
|
清朝 |
1684年 |
台湾 |
|
1885年 |
台 湾 |
设台湾省 |
(2)简述历史上台湾被外国侵略者侵占和回归的主要史实。
材料二:2009年10月3日,美国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通知国会决定向台湾出售“爱国者-3”反导系统、“E-2T”预警机升级系统等武器装备,总价值达64.63亿美元。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和谴责美方这一严重损害中国利益和中美关系的行径。
(3)据材料三回答影响台湾和平统一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要继续坚持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不断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坚持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增强两岸政治互信。我们坚信,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协力,祖国完全统一的宏伟大业一定能够实现!
(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中央政府为之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中央政府提出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是什么?
200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回答12-15题:
12.《告台湾同胞书》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方法……”下列对此的理解,错误的是
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中国政府不干涉台湾的外交事物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策献计
13.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并成功运用于港澳问题的解决。“一国两制”的核心问题是
A.国家统一后,台湾的社会制度不变 B.一个中国和祖国统一
C.一个国家内部实行两种社会制度 D.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4.邓小平在1984年提出:“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仍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上述观点表明
A.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B.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C.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15.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对这段话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谈判是国共两党的平等谈判 B.统一后国共两党要继续合作
C.国民党不以地方性代表参谈 D.统一后台湾与中央地位平等
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步,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完善。据此回答7-10题:
7.奠定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基础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
C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8.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下列内容正确的是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实行民主集中制
①第一次提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④规定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9.建国后的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 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② 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③ 实现社会主义改造 ④ 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要切实发挥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重要作用。回答5-6题
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要作用是
①政治协商 ②民主监督 ③参政议政 ④促进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国共产党提出同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的主要目的是
A.发展统一战线 B.取得民主党派的拥护
C.改革民主党派 D.团结民主党派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胡锦涛同志指出,历史充分证明,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特色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回答2-4题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颁布
C.“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 D.“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的提出
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并发挥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开始于
A.1949 年 B.1954 年 C.1956 年 D.1978 年
4.人民政协60年是同新中国一起成长的60年。60年历史充分证明了我国的民主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多党合作、长期共存 B.多党执政、互相监督 C.中共为核心的多党联合执政 D.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