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987  330995  331001  331005  331011  331013  331017  331023  331025  331031  331037  331041  331043  331047  331053  331055  331061  331065  331067  331071  331073  331077  331079  331081  331082  331083  331085  331086  331087  331089  331091  331095  331097  331101  331103  331107  331113  331115  331121  331125  331127  331131  331137  331143  331145  331151  331155  331157  331163  331167  331173  331181  447348 

(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20)“我们要在这里下定最大的决心,不让烈士们的鲜血白流;要在上帝的福佑下,让我们的获得自由新生;要是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上述演说发表于一次著名的战役之后,该战役是   B

A.纳西比战役   B.葛底斯堡战役   C.瓦尔密战役   D.萨拉托加大捷

(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21)有人称俾斯麦是“德意志革命”的主要发起人,恩格斯则称其为是“非出本心的革命者”。这次“革命”的主要目的是   B

A.打破欧洲力量的均衡       B.结束长期的政治分裂

C.改变德意志落后状态       D.调整德国与法国的关系

(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30)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  Cw_w w. k#s5_

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        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

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        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

(2010年福建卷文综21)《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l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D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改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10年广东卷文综20)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  A

A.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

C.“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

(2010年海南卷历史19)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

A.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B.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

(2010年海南卷历史11)马克思曾经评论道:“由于俾斯麦的特别法令,先生已经以叛国罪被逮捕,其实这仅仅是因为他们敢于履行他们作为德国议员所承担的责任,即在联邦国会里抗议兼并亚尔萨斯和洛林,投票反对新的军事拨款,表示同情法兰西共和国,抨击想要把德国变成普鲁士兵营的企图。”上述评论的历史背景是  A

A.普法战争          B.拿破仑战争

C.德意志帝国成立       D.路易•波拿巴政变

(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8)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吧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w_w w. k#s5_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东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19)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候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C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20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C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10年江苏卷历史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B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w_w w. k#s5_

(2010年上海卷历史16)基于“大凡国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财产之多寡”的认识,明治政府开始  D

A. 实行地税改革   B.开化社会文明C. 引进欧美科技   D.鼓励工商贸易

(2010年四川卷文综37题第(2)小题)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据钱乘旦《英国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8分)

答案要点:

(2)(15分)生存状况: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社会问题:贫富分化严重(1分)。认识: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态(4分)。主要原因: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2010年全国Ⅰ卷文综37题第(3)小题)w_w w. k#s5_

材料三  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答案要点:

(3)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

影响:促进传统经济趋于破产,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成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半殖民地化。

(2010年全国Ⅱ卷文综37题第(3)小题)

材料三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化国家。从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从20%上升至51%。约克郡的城镇数量由1801年的15人增长到1891年的63个。从1820年到1830年,曼彻斯特、伯明翰等主要二等城市的人口增长达40%以上,是增长最快的10年。  

                   --摘编自阿萨•勃里格斯《英国社会史》

(3)近代中、英两国城市发展的差异很大,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中原因。(8分)

答案要点:

(3)原因:中国方面--列强经济侵略,近代工业发展缓慢,破产农民难以转化为产业工人。英国方面--工业化迅速发展;社会经济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40题第(2)、(3)小题)w_w w. k#s5_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 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材料三

   包含着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的雇佣劳动是很古老的;它个别地和分散地同奴隶制度并存了几百年。但是只有在历史前提已经具备时,这一萌芽才能发展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恩格斯:《反杜林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16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对恩格斯所说“历史前提”的认识。(13分)

(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要点:

(2)(16分)阶段:“原工业化”;工业革命(工业化)(4分)。阶段性特征:“原工业化”阶段--手工工场快速发展;商人参与;使用雇佣劳动(6分)。工业革命阶段--大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资本;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阶级(6分)。

(3)(13分)认识(答案略)(要求:以对“历史前提”的认识为中心;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3分)

(2010年北京卷文综39题第(1)小题)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断增加。目前,碳排放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

   直到18世纪初,人类主要使用水力和木材等可再生能源,但这时英国一些冶铁炉因为木炭短缺而不得不停产。工业革命初期,水力比煤炭更为廉价,许多英国纺织厂仍然依靠水力;由于煤炭运输成本较高,一些新工业企业不得不建在煤田附近。

(1)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1830年后英国煤产量增长趋势与此前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8分)

答案要点:

(1)变化:英国煤炭产量在1830年之后加速增长。

原因:英国木材等传统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工业革命的发展加大了能源的需求;铁路等现代化运输条件的改善降低了运煤成本,使得煤在工业中的大规模使用成为可能。

(2010年江苏卷历史25题选作题A题)A[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

   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

   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

   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w_w w. k#s5_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5分)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5分)

答案要点:

(1)目的:争夺地区霸权;摆脱统治危机。结果:战败。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导致俄国国际地位下降。

(2)举措:推行农奴制改革。积极作用: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农奴获得了一定的自由,生活有所改善。局限性:改革措施缺乏全面性;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试题详情

(2010年新课标卷文综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C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2010年广东卷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15)我国古代常采用信鸽、烽燧、驿站等方式传递信息。下列与烽燧传递信息的途径相似的是   A

①交通信号灯     ② 电子邮件  ③轮船旗语   ④手机短信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0年上海卷历史14)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D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2010年天津卷文综历史1)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Bw_w w. k#s5_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2010年上海卷历史1)新石器时代,人类迎来了第一场重大的经济革命.其标志是  A

A.农耕逐渐取代采集   B.采集逐渐取代狩猎

C.狩猎逐渐取代驯养   D.渔猎逐渐取代采集

(2010安徽卷文综11)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A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10年山东卷文综9)“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B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2010年浙江卷文综13)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 、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18)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D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节用w_w w. k#s5_

(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24)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B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010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27)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C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0年上海卷历史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B

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

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2010年上海卷历史4)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B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010年海南卷历史1)“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C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010年四川卷文综37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答案要点:

(1)(4分)态度与理由: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思想主张:仁者爱人(2分)。

(2010年重庆卷文综39题第(1)小题)w_w w. k#s5_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4分)

答案要点:

(1)内涵:重温真理而不简单模仿。工作:编订和整理了《诗经》等五经。核心思想:“仁”。目的: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2010年江苏卷历史25题选作题C题)

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  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右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2分)w_w w. k#s5_

(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3分)

答案要点:

(1)困境: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条件: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争论: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方法: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2010年海南卷历史34)(8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孔庙、孔林、孔府位于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合称“三孔”。孔庙是奉祀孔子的庙宇,现拥有各种建筑460余间;孔林又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家族墓地,共计有孔氏子孙墓十余万座,林内保存有自汉代以来的墓碑和谒陵题记石刘等共5000余通;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有各类楼房厅堂共400余间。府内藏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档案、传世文物、历代服饰和用具等。

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大力推崇使得孔庙、孔林、孔府具有独特的艺术和历史特色。它不仅是名闻天下、内涵丰富的文化类遗产,同时还拥有大量有价值的自然遗产。“三孔”的建筑布局、规划和装饰等方面反映出儒家思想的精髓,其内生长的17000余株古树名木是研究古代物侯、气侯和生态问题的宝贵素材。

                    --摘编自《世界遗产名录》等

(1)根据材料,说明“三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性。(4分)

(2)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三孔”对历史研究的价值。(4分)w_w w. k#s5_

答案要点:

(1)以孔子为中心,庙、墓、府合一;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4分)

(2)为研究儒学及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环境生态等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4分)

试题详情

34.(8分)答案要点:

(1)以孔子为中心,庙、墓、府合一;儒家文化的物化象征。(4分)

(2)为研究儒学及中国古代典章制度、社会生活、环境生态等问题提供了珍贵史料。(4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