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330994  331002  331008  331012  331018  331020  331024  331030  331032  331038  331044  331048  331050  331054  331060  331062  331068  331072  331074  331078  331080  331084  331086  331088  331089  331090  331092  331093  331094  331096  331098  331102  331104  331108  331110  331114  331120  331122  331128  331132  331134  331138  331144  331150  331152  331158  331162  331164  331170  331174  331180  331188  447348 

20.“把能量的变化看成是跳跃式的进行,成功地解释了经典理论无法解释的某些现象,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中一切过程都是连续变化的观念。”这一理论的诞生主要由下列哪一问题引发?

  A.研究热辐射      B.揭示时空本质属性

  C.解释光电效应     D.预测未知行星方位

[答案]A

[解析]这一题可以说是课本知识的再现,出自人教版必修三第11课的子栏目《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下的内容,可以说是原文的转述。(抓住关键词“能量‘即可做答。)如果在复习中忽略了这个内容,也是很难做出选择的。近年来科学文化的考查力度有所加强,不仅仅出现在选择题。这应当引起重视。

下面是我找到的人教版教材的一段:普朗克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  物体在发射辐射与吸收辐射时能量的交换或变化.是以不连续的方式进行的,是以一定数量值的整数倍跳跃式要化的,在辐射的发射和吸收过程中。能量不是无限可分的,而是有一个最小的份额单元。这个最小的能量单元普朗克称之为“能量子”或“量子”。他因提出量子假说,获得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大家会说了,对我们苏北用人民版的不合算了,其实没什么的!)

试题详情

19.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 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

  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   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此题再次和安徽卷历史相似,两省的命题人真是有默契,安徽省第22题考的是上海合作组织与欧盟的区别,此题则考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共同点。此题为组合型,可以采取排除法,比安徽卷那道题要容易很多。③明显错误马上可以排除,④很显然正确。两大组织的建立是被动的,由于欧共体(欧盟)的日益强大,给其他地区带来压力的同时也提供了经验,所以A是正确的。既然③不能选,①、④必选,那么只有C项符合。

(安徽-22)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试题详情

18.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上的矛盾加剧

[答案]D

[解析]这里需要知道“另一场战争”是什么?“重建世界”指什么方可顺利解题。1945年提示我们二战结束,那么接下来的战争主要则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斗争,而斗争的原因无外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差异两点。“重建世界”应理解为紧张的国际关系的调整、格局的调整,尖锐的国际危机的缓解,那么知道结果果寻找因应该比较容易。

试题详情

17.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答案]C

[解析]本题时间限定在1933年的美国,条件反射,此时的美国正值大危机时期。那么此时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一些列经济措施都是以解决或者缓解经济危机为根本目的和最终目标的。很多同学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大量牲畜宰了?还有为什么有课本上说的把大量牛奶倒入海中、粮食烧掉。这是本题的一个难点,产品过多,供远远大于求,产品价格狂跌。如果廉价卖出去会亏本。而销毁过剩则有利于提高价格,最终反而可能有所收益。

试题详情

16.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 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

[答案]B

[解析]上一题给现象概括本质,此题给现象找原因。通过数据可以看出棉纺织厂数的增长,即表明棉纺业发展迅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究其根源,无非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而蒸汽动力是工业革命后之所以生产力提高的重要原因,故而此题选B。A项表达不够严谨,珍妮纺纱机对棉纺织业有推动作用,不能以偏概全推广至整个工业。况且随着改良型蒸汽机广泛应用,原有的动力已不能适应新发展。D项是英国棉纺织业的结果之一。

试题详情

15.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答案]D

[解析]打眼一看,四个选项好像都没有什么问题,此题尤其易误选A,因为大家可能对“光荣革命”很敏感--一场没有流血的革命。加上本题材料介绍了“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更让人确信就选A。殊不知,此乃现象层面,忽略了题目要求的是“本质特点”。英国权利法案颁布后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国王统而不治,议会权力高于王权。此题字数虽多,但是主题句就是最后一句,可不看材料来解答。

(认真看赢在高考第98页第3题)其实你熟悉必修一课本内容知道1701年《英国王位继承法》就更容易解答了。

试题详情

14.“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答案]A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第一句信息“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后面举得例子是对此中心句的具体说明。这句话是“没有……就不能……”结构,一读就感觉很有原则性,则表明罗马法很重视法律程序,法律之上。那么依此,C很明显错误。法律中存在奴隶明显是等级制,不可能人人平等,故D不对。而B项在材料中根本没有体现,所以不选。

试题详情

13.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答案]D

[解析]解答这类试题首先要注意所给图片上的时间,然后再去结合图中信息和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图片最下方显示时间是1954年12月18日,那么可排除A(大跃进起止时间是1958-1960年)和B(人民公社化运动也是1958年才开始的)。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开始的,B项表述也是正确的。但是如果注意到图上方的“生产合作社”则应选D,而B与之无任何联系,不能作为对此图的理解。

试题详情

12.1 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立

[答案]B

[解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才召开,此时的选举是通过第一次政协会议进行的,所以A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毛泽东在1956年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才提出的,因此C也排除。D项和A同理可排除,我国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今年北京卷也考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详见北京卷第19题),由此可知三大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性。在考前复习时,这些重要的制度是需要透彻理解的。

(北京卷-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

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试题详情

11.右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答案]C

[解析]首先要明确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获得经济赔偿,即使得到赔偿也和大量发行法币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应排除A;B项中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确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它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开始于1935年);C、D两项的理解成为本题的难点,需要大家正确分析货币增发对民族工业的影响及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大量发行货币导致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这无疑给国内民族工业带来巨大的灾难。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