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的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4、1998年对大学生的问题卷调查,认为邓小平为中国教育做出重大贡献的占89%。这主要是因为邓小平
①对教育战线拨乱反正,恢复高考制度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③提出“三个面向” ④提出“教育大革命”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学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银河-Ⅰ”型计算机诞生
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④第一颗人造卫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1956年-1966年被称为“文艺学术发展的春天”
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硕果累累。出现这一局面的
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贯彻
B.广大知识分子的辛勤劳动
C.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文艺创作素材丰富
D.全国知识分子会议的召开
1、右图为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报考与录取人数变化示意图。此图不能反映
A.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民众重视
B.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发展为大众教育
C.文革严重影响了高校正常招生
D.高等教育质量不断提升
10、戊戌变法法令中哪一措施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本,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
A、裁汰冗员 B、裁撤旧军队
C、废除八股取士 D、废除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8、如右图所示,1868年日本大政奉还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在日本历 史上所产生的最主要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为发展资本主义开辟了道路
C、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7、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