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2010年江苏卷)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解析]D 蒸汽机发明以后,解决了工业生产的动力问题,工场手工业作坊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工厂。故正确答案为D。
3.(2010年全国卷1)19世纪上半叶,法国农村盛行一种“家庭加工系统”,即工厂本身或通过承包商把产品原料分给一些家庭加工,然后收回成品。这一现象说明在当时的法国
A.工业基于经济的多元结构 B.工业革命尚未开始
C.工业化带动农业经济转型 D.农村的劳动力过剩
[解析]A 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故B错;CD与题干不符。
2.(2010年全国卷1)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解析]C A本身说法错误;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时期,故B错;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故D错。
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2010年天津卷)右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C 此题要注意图片注释中的时间“1851年”,此时的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而且世界市场已经基本形成。首届世博会的举办主要展现了英国工业文明的成果,说它反映了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于题意不符,可排除。
18.[2010年温州十校联合体期初联考]新时期的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对此,学术界和政府各部门均进行了“改革开放30年回眸”研讨和纪念活动。请你对下述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材料一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表
![]() |
典型代表 |
意义 |
建立经济特区 |
深圳特区、珠海特区等 |
|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
|
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民经济的活力 |
|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开放区 |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材料二 ……从1978年到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亿元增长到24.95万亿元,年均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增加到13786元,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增加到4140元,实际增长6.3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1400多万……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实际使用外资额累计近10000亿美元。
--摘自胡锦涛2008年12月《30年来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演讲稿
材料三 有专家指出:“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入世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格出现残损,你认为其中三格(已标明数字序号)的内容应该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30年来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30年来引领中国人民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的三个历史节奏。
[解析]本题以热点改革开放30年为切入点,考查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进程等知识点。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即可。第(2)问,考查概括材料能力,要学会从多角度概括。第(3)问,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重大事件与材料结合好。
[答案]
(1)①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②宁波、温州。③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2)①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②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③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
(3)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②1992年,中共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③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7.[2010年潍坊适应性训练]右图是《山东省(1959-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图》。图中经济指标的变化反映了
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影响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落实
④中共八大会议精神的正确指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C 解答本题注意时间范围1959-1965。所以图中经济指标的变化与与53年的一五计划和56年的八大没有关系,故应排除②④。而①③ 则均与该时期经济指标的变化相关。
16.[2010年惠州模拟考试]“前年卖粮用箩挑,去年卖粮用船摇,今年汽车装不了,明年火车还嫌小。”这是一首江西民歌。它可能产生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58年 D.1979年
[解析]C 本题的干扰项为D项。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改革开放,农村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民的发展,但并不足以在1979年产生题中民歌反映的现象。故C项为最佳项,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社会上出现了“浮夸”风,是“左”倾错误的表现。
15.[2010年北京丰台区第一学期期末考试]1956年,中共八大为党和全国人民提出的主要任务是
A.“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B.“把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C.“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D.“以阶级斗争为纲”
[解析]B “以钢为纲,全面跃进”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提出的,从时间上看A项不符合要求;面对严重经济困难,从1962年起,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从时间上看C项不符合要求;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是文革时期的,D项也可排除。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所以B项正确。
14.[2010年合肥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解析]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改造为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13.[2010年苏北四市第二次调研考试]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
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 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 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 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A 本题实质考查的是1953年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的背景和体现的经济模式,故应选A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