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4.[2010年苏锡常镇四市第二次调研]秦始皇所创立的皇帝制度,既是对前朝制度的否定,也受到了前朝制度的影响,这些制度是
①郡县制 ②王位世袭制 ③分封制 ④嫡长子继承制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3.[2010年北京丰台区期末考试]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了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
[解析]B 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以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为切入点,分析题干里的信息“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从而联想到西周的分封制。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22.[2010年浙江余姚二中第二次统测]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宋代
[解析]A “部落时代”指原始社会,“郡县时代”指秦朝。“封建时代”指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以达到封邦建国的目的,故称“封建时代”。
21.(2010年江苏卷)“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A.重视法律程序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体现人人平等
[解析]A “公民要求法律援助就要先找法官,向其申明,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说明罗马法重视法律程序。故正确答案为A。
20.(2010年福建卷)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解析]C 此题考查对《十二铜表法》准确把握,《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协调的是罗马贵族和平民之间的矛盾,贵族和平民属于公民内部之间的关系,故选C。
19.(2010年天津卷)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解析]D 此题考察对基础史实的识记。随着古代雅典工商业的发展,雅典城邦中出现了工商业奴隶主阶层,他们对旧贵族的政治专权十分不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并最终取得胜利。
18.(2010年江苏卷)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解析]B 汉初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故正确答案为B。
17.(2010年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解析]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故正确答案为C。
16.(2010年江苏卷)“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
A.宣政院 B.中书省 C.理藩院 D.行中书省
[解析]A “土番”即吐蕃,也就是西藏地区。元朝在中央设立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理西藏地区。故正确答案为A。
15.(2010年全国卷1) 中国古代常用五行相生相克解释朝代更替,称作“五德”。每个朝代在“五德”中都有相应的次序。曹魏被定为“土德”,通过“禅让”代魏的两晋应为
A.金德 B.木德 C.水德 D.火德
[解析]A 土生金,木克土。通过禅让,魏与西晋应属于相生关系,故选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